摘要:将BOT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有效的识别,探究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将BOT风险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并对宏观风险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BOT;宏观风险;防范;探究
BOT项目风险按其起因可以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所谓BOT项目的宏观风险是指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化给项目运行带来的风险,具体包括不可抗力风险、国家社会政治风险、国家经济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BOT项目宏观风险的主要内容
1.不可抗力风险。系指由自然事件引起的、项目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控制的客观情况。具体而言,此类风险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海啸、雷击、火山爆发以及大范围流行性疾病等意外事故所引起的风险。
2.国家社会政治风险。系由于项目东道国的政权、政治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大社会事故的发生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变、政权更迭、战争、罢工、革命、内乱、骚动、暴力、恐怖事件等对项目产生的不利影响。
3.国家经济政策风险。系指国家为了控制、调节、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财政、货币、税收政策,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4.法律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所在国在国有化征收、管辖权、仲裁、外汇、税收、劳资、环保等方面的法规不完善及相关法规的变更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二、BOT项目宏观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后果
1.不可抗力风险的表现及后果
(1)项目中途停建、完工延迟或不能完工;(2)项目建造成本超支。比如自然灾害给建设中的项目造成的毁坏,会增加项目的成本支出;(3)不可抗力的发生会破坏项目原有的建设环境,从而迫使项目建设采用新技术,这必然增加了项目的技术风险;(4)在运营期,不可抗力的发生会影响到项目的原料供应、生产及项目产品的销售,或使项目停产、或使项目的产出减少,或使项目的经营费用增加(即项目的绩效减少)。
2.国家社会政治风险的表现及后果
(1)战争等国家政治风险会直接迫使项目中途停建、完工延迟或不能完工、项目建设成本超支、项目营运绩效减少等后果;(2)容易导致项目谈判的失效或签约时间会被无辜地拖延下去,从而带来项目的签约风险;(3)容易使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和法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发其他风险。
3.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会给项目造成不良影响
(1)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为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会实施比较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项目所在国容易出现投资过热、全面通货膨胀等问题,并导致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给项目带来建造成本超支的风险。同时项目运营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也会上涨。但项目产品由于其公共性等特征,其价格上调却比较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售价难以上调,项目运营绩效必然难以保证。相反,若经济过热,那么项目所在国就会实施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使得项目产品销售受阻。
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从而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国家为了刺激投资往往会实行低利率政策,而在经济过热的情景下会相反地实行高利率政策。不过从国际金融市场来考察,货币借贷利率的高低还受货币市场供需关系的制约。需进一步说明的是,一国利率的变动也会使该国的汇率产生联动。在正常情况下,一国提高利率后,国内需求减少,容易出现经常项目顺差,使汇率上浮;相反,一国降低利率,会刺激国内需求,容易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使汇率下浮。汇率的变化会给项目投资人、债权人带来静态和动态的资产、负债增减变化的风险。
(2)为了吸引外资来加强本国的经济建设,政府会对外商投资实施比国内企业优惠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家为了扶持国内企业的发展,会在一定的阶段减少甚至取消对国外投资的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
4.法律风险
指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争议所带来的风险。比如国家政府作为项目的特殊主体,其豁免权是否享有;国家保证形式和效力等;法律的适用及纠纷的解决等。(1)国有化,系指政府通过有关法令对原属项目公司的财产和权益,全部或部分没收或征用的一种法律措施。理论界一般都将国有化风险归为国家风险,而笔者认为国有化的实施一般是通过法律途径实施的,所以将其归为法律风险。(2)外汇法规变更风险。一国的外汇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其变化对项目(特别是外资BOT项目)的成功建设、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或经常出现外汇短缺等情况,那么汇兑风险就容易出现。东道国一旦对汇兑采取积极或消极封锁的措施,将出现货币不可兑换性风险;中央银行也会拒绝将外币汇出本国;东道国为了刺激出口,施行本国货币低值或贬值的制度,给项目外方投资者带来汇率降低(即货币贬值)的风险。 (3)国家税收法规变更风险。项目所在国在一定时期为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需要,会通过相关税收法规来取消项目的已享有的税收优惠或增加其税负。(4)劳动工资关系法规变更的风险。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工资、岗前培训、安全保障等要求已经被这些国家的高层及立法领域所关注,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增长幅度、安全保障、技能培训、劳动条件等将进一步在相关劳资关系的法规中得到补充和完善。这必将增加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5)环境法规变更风险。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立法来控制有害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排放,对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被日益重视。谁污染、谁治理已经成为各国环保立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就要求项目当事人可能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旦造成环境污染,就得承担消除污染的费用、赔偿污染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并投入资本防止新污染的产生,这无疑增加了项目成本,降低收益。
三、BOT项目宏观风险的分配与防范
1.不可抗力风险的分配与防范
不可抗力原则上不能归责于任何人,在国际上属于通用的合同免责条款,但对于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仍需及早防范。政府、债权人、供应商、建设承包商、运营商和项目产品购者与项目公司之间因为不可抗力发生违约而给项目公司造成的损失时,一是应尽可能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得到补偿(比如设备供应商在海上运输设备时购买途中毁损的保险);二是这些主体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三、对某些不可抗力风险当事人可事前或事后协商分担。政府给予资助和保证。比如,由于不可抗力致使项目不能完工,政府应按约定及时接管项目,并承担项目公司的责任。因不可抗力造成项目建设成本超支或严重超支,并导致项目中途停建、完工延迟或不能完工,可以由项目承办人提供成本超支担保,即项目承办人通过提供附属贷款的形式不足资金的不足。
2.国家社会政治风险的分配与防范
对于社会突发事件的风险,当事人可以购买商业风险来加以防范。由政府行为引起的风险应由政府负责,政府应作书面保证。由国家社会政治风险致使项目不能完工,政府应按约定及时接管项目,并承担项目公司的责任。国家社会政治风险造成项目建设成本超支或严重超支,并导致项目中途停建、完工延迟或不能完工,可由项目承办人通过提供附属贷款的形式不足资金的不足。
3.国家经济政策风险的分配与防范
为规避通货膨胀导致的设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项目公司可通过两种途径来防范。一是与设备、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固定价格的供应合同;二是基于当地通货膨胀的指数,允许项目公司逐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对于由经济政策引起的需求不足的风险,项目公司可以通过与项目产品的买主或项目设施用户签订长期购买协议来规避。规避利率变动风险的措施有:一是争取政府较低利率的优惠贷款;二是尽量获取银团固定利率的低息贷款;三是采取利率掉期合约、利率期权合约、利率期货合约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措施有:一是由政府保证,在汇率低于某一水平时,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二是采用货币掉期合约、货币期权合约、外汇期货合约、远期外汇合约等金融手段;三是在销售合同中规定,购买项目产品须用约定的外币支付。
4.法律风险的分配与防范
为了规避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争议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是聘请高水平的国际律师和项目所在国律师作为项目法律顾问。二是在特许协议及其他重要合同中进行特别约定,比如约定外国法为准据法,选择外国法院为管辖法院等。对于国有化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一是向政府保险机构或国际机构投保;二是股权和债权来源尽量来源于东道国的多个友好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国对项目进行国有化就有不少过虑。三是把各项担保至于东道国之外,四是东道国政府保证不征收或进行市场化征收。外汇法规变更风险的规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政府保证项目所需的外汇能够自由兑换和汇出;至于外汇法规变动导致当货币贬值所引起的风险,可以采取前面已阐明的应对汇率变动的各种措施。国家税收法规变动引起的风险,可以通过增强项目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在特许协议约定由国家进行其他补贴方式来防范。劳动工资关系法规变更的风险主要由项目公司、建设承包商和运营公司来承担,并主要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来消化;也可以通过约定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环境法规变更的风险的防范措施有:一是项目主办人对环保风险承担全部责任;二是在贷款人参与项目公司经营的情况下,项目主办人只对环保事故给项目收益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而其他损失则由贷款人承担;三是项目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江前良. 国际BOT 方式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6.83-93.
[2] 朱怀念. 国际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8-130.
[3] 孙黎,刘丰元,陈益斌. 国际项目融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