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越来越受冷落的大学课堂,分析指出教师授课的质量是造成大学生冷落课堂的最直接的原因。要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必须解决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投入不足主要与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有关。教师是经济人,在时间和精力成本一定的条件下,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指标来安排投入组合,因此造成大学生冷落课堂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学校制度及其政策导向。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制度
一、“冷落”的课堂
走进大学课堂,看到的不是和谐、活跃、生动积极的课堂情状和氛围,而是老师台上独自讲,学生台下各自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小说、吃零食、抄作业、听音乐、交头接耳、收发短信……这些行为在大学课堂上屡见不鲜。为什么本该神圣、严肃的大学课堂变得如此不堪入目?为什么知识的殿堂如此受“冷落”?
二、大学课堂受“冷落”的原因
面对越来越受冷落的大学课堂和大学生越来越高的逃课率,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和老师,撰文析之、伐之[1] [2] [3]。笔者以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长期对教育教学的研究认为,造成大学生越来越冷落课堂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校。其中,教师是造成大学生冷落课堂的最直接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学校制度及其政策导向。
1. 教师是造成大学生冷落课堂的最直接的原因
教师是大学课堂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表现。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抱怨老师授课质量有问题,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死板。以学生的话说“老师上课内容太老套,很多课只要考前背笔记就搞定了,故不如多花点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我们逃课也是有选择的,不会为了逃课而逃课。如果老师特牛,抢座位还来不及呢。”……当被问起为什么不好好听课时,学生们似乎有充足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大多是针对教师的。这,也许就是大学生对课堂热爱不起来的原因吧。
一项关于大学生逃课与授课教师的情况的调查,也表明了教师授课质量对大学生是否热爱课堂有着直接的影响。若教师知识丰富,责任心强,备课认真充分,表达能力强,上课转移的知识大而精,上课精彩,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调查显示[4],本科与博士授课的逃课率分别为41%和37.1%,明显高于硕士的24.2%;从年龄阶段上看,30岁以下教师授课的逃课率为35.9%,45岁以上教师授课的逃课率为44.7%,而30-45岁教师授课的逃课率为17.4%。 由此可见,学生逃课是有选择的,他们实际上不是在“逃课”,而是在“逃人”。
可以说,在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学生是否热爱课堂与教师讲课精彩程度有关。教师的授课质量高,学生听课的收益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会热爱课堂,反之,课堂就会受冷落。因此,要减少因教师授课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课堂冷落,必须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可如何使广大教师自觉的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精心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从而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呢?
2.学校制度及其政策导向是最根本的原因
众所周知,给大学生上一堂课也许只需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备课,可要把这堂课“上好”,也许要花上十个小时、一百个小时或更多时间才能把课备好。因为要备“好”一堂课,除了把教材弄熟、弄透外,还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等等,这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现在很多高校都将大量师资力量投入科研,而对教学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都有明确的科研管理规定,有明确、细致的科研奖励条例,如在核心期刊发一篇论文对应得到多少奖励等。部分高校甚至规定某级别的教师必须做出对应级别的科研成果,如教授一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几篇论文,副教授一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几篇论文等。而对教学,则即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也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上一堂课和上“好”一堂课没什么区别。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就必须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教师课堂教学投入不足主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有关。因为教师的收入,都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相关,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教学和科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择教学和科研两个指标来决定教师的收入组合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对这两种指标的评价上。教师是经济人,在时间和精力成本一定的条件下,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指标来安排投入组合,以便得到最大产出,而不是按照教学质量或学生是否喜欢课堂教学来确定其投入。因为如果教师按照教学质量来确定其投入的话,要使每一节课讲授精彩,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这势必占用其用于科研的时间,备课占用的时间越多,可用于科研的时间越少,从而科研成果越少,来自科研的物质和精神收入就越少。
在现行的考核制度下,课堂教学考核的指标是教学课时而非教学质量,教学是按照时间而非质量定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少花时间备课或不备课而同样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其来自教学的收入。教师则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做课题、发表论文著作等,以满足科研的评价指标,以便实现自身总利益最大化。可见,教师要实现总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减少花在教学上的时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科研中去。这就使得有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减少,无科研能力的教师为保证来自教学的收入也可以只讲教学数量不讲质量而拼凑课时,造成教师授课质量下降。
因此,只要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变,没有把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有形、无形收入挂钩,要想教师在教学上增加投入以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是不现实的,因而很难解决教师授课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大学生冷落课堂的现象。在这样的管理制度及其政策导向下,很多教师就忙于应付“科研成果”,而无暇顾及“教学效果”了,这将使大学生离课堂越来越远。
学生成材是离不开课堂的,那么面对越来越受冷落的大学课堂,我们应该怎样使大学生留恋课堂、热爱课堂呢?要把学生的“心”留住,首先要把教师的“心”留住。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教师真正热爱课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因此,学校应积极反思,制定合适的政策,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有上好每一堂课的压力和动力。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