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体育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那些需要运用技术、设备而占用巨额资金部门相比,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体育;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前言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并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1996年,我国建制城市为666个,到2000年,短短4年间,城市数量已达800个。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1%,在未来20年内还将有3亿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研究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规律和作用,有助于摆正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运用图书管理系统和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城市化、城市经济和体育发展的文献,为本研究寻找最佳的理论依据。
2.逻辑方法
运用逻辑学方法,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演绎、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在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现状
(1)城镇居民健身消费状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作为城市的主体,城镇居民体育健身状况却令人堪忧。上海市的有关统计结果显示,2000年上海市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材销售总额约为10亿元人民币,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但平摊到1300万元市民身上,年人均消费只有77元,每人月均仅6.40元,公民每月花在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材上的费用约占工资的1%,与发达国家的3—4%相比差距较大。
(2)城镇居民健身活动场地状况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数量和利用率都很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体育场馆建设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体育场馆远没有达到国家的建设要求;在城市的体育场馆中,只有44.1%对社会开放;虽然国内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开放,但公共体育场馆数量仅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2.3%;平均每个街道、乡镇只有2.77个体育活动点,无法满足城镇居民健身要求。
(3)城镇居民健身意识状况
在上海市几个条件较好的社区体育活动点,对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作了简单统计后发现,规模基本在30—100人之间,与社区总人数相比微不足道,而且多数为离退休赋闲的老年人,中青年人很少见。随机访谈后了解到,他们都是自发锻炼,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江苏省一份统计报告称,全省20—69岁的城镇居民中,只有35.9%的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体育锻炼,可见我国居民健身意识尚需引导开发。
(4)影响体育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人的思维具有一种惯性。由于多年来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体育就是一种公益事业,是政府行为,和个人的关系不密切,国家进行投资非常正常。很多人对体育的价值不理解甚至误解,认为体育就是跑跑跳跳出出汗,专门配备运动装备或聘请专人指导是一种浪费。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且功能单一,加之对外开放率较低,造成健身场所及其周围的经济潜力未能很好开发利用。由于对体育的价值、功能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发展体育能够拉动市场消费
首先,体育中最明显的经济因素是体育产品的开发,对体育产品的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城市。有数据表明,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每增加1%,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5%。以北京市为例,1999年,北京市体育经营收入为83亿元人民币,创造增加值为37.7亿元,约占全市GDP总量的1.73%;其次,体育市场的繁荣,能刺激旅游、商业、交通、通讯、媒体、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再上台阶。
(2)发展体育能够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人类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休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用品作为休闲的基本装备,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体育用品的生产一般为劳动密集型如体育服装、鞋类、球类的制作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由体育派生的很多工作并不需要熟练工人,从业人员只需要短时间的培训便可以胜任工作如初级社会体育辅导员,体育服务人员等。另外,体育不仅在自身领域增加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就业率的提高。这对缓解当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发展体育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
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将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馆的建设能够带动交通、旅游、服务、城市绿化的不断完善,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味,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4)发展体育有利于扩大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发展体育能够促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信息的交汇与融合,增进国内外各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体育的发展,不仅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资金,还可以使国内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质量过硬的产品借助体育媒介打入国际市场。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体育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市场的繁荣对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国内环境对体育价值、体育功能、体育经济、体育市场的研究不够全面系统,使得我国体育领域中蕴藏的无限商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建议
(1)体育的开发与利用应适应城市的自然环境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各城市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来发展体育,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
(2)发展体育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具有人才集中、资金雄厚、进出口便利,信息快捷等优势,大力挖掘体育经济的潜力,开拓体育市场的空间,将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中西部地区和部分非省会城市,由于资金、人才的匮乏,假如一味贪大求全,不仅不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还会带来沉重的包袱。应利用有限的资金,以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和体育产业为突破口,逐步走出困境。
(3)场馆建设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
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城市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先有后。
(4)软件建设及时跟进
体育产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体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摒弃“管理体育”的观念,树立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思想,才能使体育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明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办体育的基本特征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9-2000:11-12.
[2]许浩.江苏省20-69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及分析[J].体育与科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