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和公众参与

2007-12-29 00:00:00范小西
中国市场 2007年39期


   摘要: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产生的国际背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背景是实践的发展以及严峻的现实所使然;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群众路线的原理,公众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促进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从认识、实践、法律、制度、组织层面上加强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绿色消费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的愈益严峻以及政府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术界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但对于公众参与却“谈”之甚少。本文旨在简要分析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涵义、公众参与的哲学基础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加强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措施。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涵义
  
  1.循环经济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循环经济的提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认为地球如同太空中飞行的一只宇宙飞船,需要不断消耗资源而生存,如若无节制地开发资源、破坏自身环境,地球就会走向毁灭。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宣言,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80年代末90年代初,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西方主要国家成熟和完善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从国内背景看,实践的发展以及严峻的现实使人们选择了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我们仿效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其造成的直接不利结果就是,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中国在人均GDP400美元-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