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随机选取深市92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6年各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为数据来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绩效
一、引言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其绩效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是上市公司治理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也取了一定成果。而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国外的有关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其绩效关系问题的文献,主要探讨了股权结构和股权集中程度本身的变动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影响方向等方面。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股权集中度指标与公司绩效指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实证结果却发现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不统计显著。股权集中度伴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系统管制强的行业中的公司股权集中度低于系统管制弱的行业中的公司股权集中度;对于存在的高层领导在职消费问题,由于缺乏可靠有力的数据,所以该因素对股权集中度的影响程度并不确定。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和股权集中度是否对公司的治理绩效有影响以及其影响方向和幅度方面。孙永祥、黄祖辉以1994年前上市的174家的公司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对股权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孙永祥、黄祖辉认为企业价值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二次函数函数,相对于高度集中或分散的股权结构,有一定集中度且相对平衡的股权结构也许更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最大化;陈小悦和徐晓东发现:在非保护性行业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吴淑琨基于1997—2000年的数据,也得出与陈小悦和徐晓东相同的结论等等。
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
1.指标选择与数据采集
2.模型的解释与检验
为避免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影响回归质量,本文采用SPSSl1.0软件进行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并利用其所提供的stepwise方法(前向逐步回归法与后向逐步回归法的结合方法)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SSl1.0输出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系数表、模型综述表如下:
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2用前十名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名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回归,得到的曲线回归方程模型的回归系数为0.973。模型2的确定系数R2为0.214,说明模型2中前十名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名股东持股比例解释了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的21.4%的变化,而模型1的确定系数R2为0.101,说明模型1仅用前十名股东持股比例,只解释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绩效的10.1%的变化,因此模型2对数据拟合的程度更好。表1中Sig值是该模型的F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说明该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显著。设被解释变量净利润增长率为Y,解释变量前十名股东持股比例为X1,前五名股东持股比例为X2,根据表1可得到如下回归模型:Y=-9.942E-16+1.12X1-0.869 X2 .由于在回归分析之前,就已剔除解释变量单位的影响,所有变量作了标准化处理,所以标准化回归中的系数与前面相同,模型如下:1.12X1-0.869 X2 。当Q=0.05时,回归模型各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3.模型的共线性诊断
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