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言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42期


  英国《经济学家》
  2007.9.8
  核能的新世纪
  
  有些国家从来没有失去过它们对核能的热情。核能支撑了法国四分之三的电力,发展中国家仍在飞速建造核电站。现在核能有了第二次机会。在美国,它的复兴可以看得最清楚,因为能源公司们正在准备用申请建立新核电站的材料淹没核管理委员会。而且在其他国家,趋势也正在转变:芬兰正在建一座核反应堆;英国政府正在为新的管理条例铺路;在澳大利亚,这个拥有大量的铀却没有反应堆的国家,它的总理约翰·霍华德说,核能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环境保护论者坚持他们的反感,但是有些绿色运动的大师级人物,比如James Lovelock,Stewart Brand 以及 Patrick Moore 改变了他们的想法,转而去拥抱它。由于困惑于什么才是保护地球的最好方法,公众的看法看上去正在转变。最近英国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反对核能,而三年前这数字为60%。今年三月在美国的一个民意调查则表明,50%的人希望继续扩展核能应用,比2001年的44%也有所提高。
  
  美国《新闻周刊》
  2007.8.13
  北京重生
  
  北京为了2008年奥运会所进行的改造也许是除战后重建外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大国首都重建。
  当地人开始知道了新项目的别名:未来主义的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同样令人惊讶的国家游泳中心被称为“水立方”。还有“鸭蛋”——法国人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也许突破最大的是中央电视台新的总部。两座高塔互相倾斜,形成令人眩晕的环,被人称为“大裤衩”。
  许多专家担心,保持社区和历史的连续性没有得到足够的考虑。古老的居民区正在消失。北京主张保护古迹和传统的人哀叹胡同的消失,其中许多为了修建现代宽敞的大路而被拆除。不规则的中央计划造就了一个给人以脱节和无根基感的城市。奥运场馆附近的村子整个被推倒,用以修建太空时代的建筑,近处拥挤的摩天大楼像是从东京或者纽约空运过来,杂乱地抛在那里。炫耀的建筑和高档豪华公寓对解决大量工人的住房、对推进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或者限制失控的建筑业似乎没有什么作用,相反,失控的建筑业对稳定增长的威胁也许最大。
  
  美国《商业周刊》
  2007.9.10
  “谷歌”的中国之路
  
  “谷歌”的中国之路走得并不平坦。根据北京某一网络分析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谷歌”在中国网络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量仅为25%,相比于其竞争对手“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 58%的占有量,“谷歌”明显落后了。
  是什么拖了这家美国著名搜索引擎公司的后腿呢?据称,“谷歌”一直未能完全获得在中国开展引擎搜索业务所必需的各类许可。谷歌总部的高级管理者也一再对与中国审查官员所做出种种妥协表示质疑。
  不过,“谷歌”还未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露怯。今年8月,“谷歌”宣布与天涯深度合作。此前,“谷歌”已同“新浪”,tom网等中国本土公司形成联盟。业内分析专家称,有了这些协议,可以说“谷歌”已形成了反“百度”同盟。他们试图孤立“百度”,并且阻止它与中国国内其他主要网站合作。这个联盟无疑为“谷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