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起点的。当资产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准备;决策有用观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在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显现出资产泡沫化,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实行资产减值会计的意义
为了实现“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在历史成本原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对于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了修正,采用的是多种计量属性。而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二、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与计量标准
1.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我国的投资准则使用了可能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标准,一方面将确认基础与计量基础统一,都使用可回收金额。另一方面不要求对可回收金额进行贴现。
2.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
会计离不开计量。为了计量资产减值,关键就是要找到一个尺度来予以衡量。目前,八项减值准备中,对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四项准备金的计提采用下列方法:(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将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的市价与其成本进行比较:如市价低于成本的,按其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以后又回升,按回升增加的数额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坏账准备。公司对于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记取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本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应提数小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冲减管理费用。公司对于不能回收的应收款项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经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3)存货跌价准备。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对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得以恢复,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存货跌价损失”科目。(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能恢复,应将可回收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处置长期投资时,其已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一并转入投资收益。
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
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操纵盈余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方面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当年巨亏,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为利润增长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调控盈余。再者是不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
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逃废债务的手段
在2002年年报中,许多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应收款、借款担保等全额或大比例计提资产减值。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在非流通股中,国有企业占绝对控股地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而“一股独大”又带来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大股东长期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人财物。除此以外,上市公司对其他单位的欠款大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也有内外勾结逃废债务的可能。
3.对资产真实性的影响
什么是资产的真实价值?如何计量资产?这些问题似乎被许多人所淡忘。把重点核心放在了资产评估,关联方的资产置换利润,财政税收收入上去了,股市也一片“繁荣”,各方兴高采烈。却少有人冷静的思考:账面利润真正实现了吗?如何才能剔除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泡沫”?在“浮夸”的理念下,许多人不关心资产的真实价值,他们排斥、抵制减值会计。
4.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维持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平衡,而能提高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往往降低了可靠性。我国比较看重可靠性,因此,很多人对减值会计存在疑虑。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减值会计不一定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与其让“不实资产”充斥报表,搞虚假繁荣,还不如剔除水分来的真实,对信息使用者而言,特别是广大的股票投资者,企望财务报告向他们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会计未尝不是一种提高信息质量的有效方法。
四、提高资产减值信息可靠性的方法
第一,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 通过信息价格市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依据。
第二,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一方面改进“八项准备”计入损益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八项准备”。另一方面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控利润,还可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地方政府越权减免所得税及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操纵盈余。
第三,强化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建议监管部门对披露信息不足的公司,责令其对年报中给公司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会计处理予以充分详细地说明,以限制其利润操纵行为。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亨利·沃尔克.会计理论(第6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美红.资产减值会计[J].当代财经,2000,11:71-75.
[4]蒋伟.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准备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6,10:86.
[5]刘翠玲,张凤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之研究[J].财会通讯,2006,8:76.
[6]曹利.年报披露:特点、变化与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0,5:1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