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响课堂创造性教学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心理障碍、社会压力、学校教
育本身的种种弊端。
关键词:教学;创造性;教师
一、教师的心理障碍
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似乎每个教师都认识到了,可是并非人人都能自觉去探索和实践,有的仍然热衷于维持和奉行传统教学,不思改革和创新。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的几种心理障碍有关。
1.神秘感
神秘感是开展创造性教学中教师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障碍。我们知道,创造性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修修补补,也非某一方面的局部改造,而是从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一些教师由于对创造性教学的内涵知之甚少或是一无所知,因此不免产生一种神秘感。认为创造性教学理论高深莫测,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掌握;创造性教学是要将现行教学中的一切东西推倒重来,其原理和方法非大多数人所能掌握和运用。这种神秘感常使得教师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尝试、不敢探索、不敢进取,终日裹足不前。
2.认识偏差
认知发展水平低或认知方式错误,常使得教师对倡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对创造性教学的涵义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创造力是特殊人才和伟人所具备的能力,并非人人都具有;创造力是一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无关;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线性正比关系,即知识增多了创造力也就自然提高了;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并非提倡。如此种种偏面、错误的认识,导致教师的思维方式极为封闭,使得他们对待创造性教学实践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完全凭借自己狭隘的经验和一孔之见,以至对教学改革的动态、学科发展的趋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显然,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正确理解和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的。
3.思想顾虑
有的教师怕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会影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影响成绩、名次、失学率;怕学生灌惯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从而遭至学生非议、家长批评、教务部门的追查;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会损害教师的主导作用,会使教学过程处于失控、无序的状态;怕自己经验不足、能力不强,难以控制课堂教学局面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怕失败、没有成功,遭至人们说三道四,导致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不佳,影响自己评模、升职、晋级。
4.惰性
惰性是人的劣根之一。它使人们安于现状、恪守传统、不思创新。“老师讲,学生听”,自古已然、 天经地义,何必赶时髦,干吗瞎折腾,这恐怕是当今大部分教师的一种懒惰心态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惰性的驱使下,许多教师死死抱住传统教学不放,不思、也不愿改变现状,按部就班、一如既往推行传统的那一套;也正是这种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惰性心理使得他们不愿、也懒得在创造性教学上多花心思。请问,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教出有个性、有思想、有创造性的学生?
二、社会压力
学校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共同制约,集中表现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目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而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其行为决策、行动意向及其成效与社会压力无不相关。社会压力有两重性,一是可能成为动力,二是可能成为阻力。当社会的压力成为阻力时,它就会对学校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望子成龙一直是大多数家长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家长给学校施压,学校给老师加码。又如:追求升学率一直就是当今社会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都把考试分数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教学工作成就的唯一标准。迫于这些压力,也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教师往往会做出让步。于是乎,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频繁考试也习以为常,快班慢班相竟出现。很多教师也认识到这种作法不对,也深知这种作法的危害,渴望改革,期盼减压,无奈考分是“硬指标”,培养能力是“软指标”,故不得已而为之。
三、学校教育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一直占据统领地位。不可否认它有其合理的一部分,然而面对时代的变革,它在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体制、教学方法上的落后性、保守性等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具体表现是:它以传统知识为主;它倡行单一化、封闭型的教学;它注重教给学生现成、唯一的答案;它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需要知道怎么做和怎么想,不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不需要就某个问题与学生讨论,不需要与老师真诚、平等的“对话”。只需要死读呆背,只要懂得如何记怎样考,只需要听而不闻、学而不思。所有上述东西尽管不是创造性本身,但却是创造性的源头活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限制、排斥、扼杀它,无异于堵塞了创造性发展的源头。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韦洪涛.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学现状[J] . 教育探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