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铁矿石供应的基本格局未变,2008谈判结果不容乐观,但面对困局,中国钢铁企业要力争有所作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球三大矿业巨头的相对垄断格局难破,铁矿石供求调整的主动权依然相对偏向供方;以中国为主的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长还在继续,铁矿石相对高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中方铁矿石谈判前任首席代表、香港亚太资源有限公司CEO刘永顺则表示,国际铁矿石贸易“供方主导、需求拉动”的格局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中国国产矿难以支持钢厂发展,其后继乏力,尤其是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使其竞争力不足,中国对进口矿石的依赖度将进一步提升。
这对中国钢企来说是个艰难的时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仍需多费思量。
中印矿石争端
为了避免生产能力过剩而导致的大规模的亏损,中国在正常的铁矿石谈判之外,开始了与印度的短期现货贸易的铁矿石交易之旅。印度出口的铁矿石中,含铁量63.5%的粉矿占84%,而低品位的块矿仅占约16%。这正符合我国大部分钢铁厂对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并且由于其与中国本土距离较近,其到岸价格要大大优于巴西远道而来的矿石。印度对我国的短期贸易,一度成为我国钢铁企业雪中送炭。
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中国进口铁矿石的第三大来源国,2006年,印度铁矿石的产量为1.55亿吨,其中我国约进口了7475万吨。
今年5月3日,印度国会最终颁布了出口铁矿石征税的具体条例,对于品位低于62%的粉矿加征50卢比,约1.22美元的出口关税,对大于62%品位的粉矿和所有块矿仍然维持加征300卢比,约7美元的出口关税。
印度铁矿石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一直以来扮演的是以现货交易为主的“补缺”角色。但此番征税新政策的推出表明,印度也已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战略空间”,使得资源占有更为有效和可持续。
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贾良群说,印度此番对铁矿石出口征税,就是建立在对市场利好的判断基础上,希望兼收资源控制和市场获利最大化的双重好处。
这个本应成为我国在长期谈判中至关重要筹码的合作,却在印度政府的铁矿石出口按品位征税的风波中,变成了阻挠中国与三大巨头谈判的一块绊脚石。
海运大户的微弱声音
目前,中国进口印度矿现货价格已超过110美元/吨,澳矿到岸价格在80美元/吨,巴西矿石到岸价格约为每吨130美元左右。澳方企业认为同样是高品位的长期协议铁矿石,但因为海运费的问题,使得巴西和澳洲的铁矿石到岸价如此之大,应该寻求补偿和分享这其中的利益。
对此,罗冰生回应称:“中国将坚持国际上通行的按离岸价格计价的原则,增加铁矿石的海运费价差中方不可能接受。但由此有可能增加铁矿石谈判的难度。“
美国世界钢铁动态(WSD)咨询公司中国部专家刘静海就此分析认为,2008财年的谈判必然会进行得很艰难,宝钢的压力很大,双方很难在把运费和基准价联系起来这方面达成共识。国际海运市场如何波动是个不确定因素,目前连在基准价格的谈判上双方都难达成一致意见,再加上不可控的运费这个因素,争议点太多,就更难达成共识了。
在日前举行的2007铁矿石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全球铁矿石增量依然主要来自中国,中国矿石海运增量仍将占全球铁矿石海运增量的80%左右。2007年全球铁矿石海运量将达到7.8亿吨,增幅8.5%。到2008年,全球铁矿石海运量将达到8.3亿吨,增幅6%,其中中国进口铁矿石比例将占到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50%。
仅今年1-8月,铁矿石海运费就上涨了100%以上。9月25日,巴西至中国海运费为76.173美元/吨,澳大利亚至中国海运费为31.745美元/吨,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海运费大涨,大大增加了中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然而,在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中占半壁江山的中国,却不能在海运费的定价方面占据主动。这无疑是值得中国企业深思的。
我们积聚的筹码
与去年谈判前相比,铁矿石市场已出现乱象:现货进口矿价格创出新高;国内中小钢厂、贸易商在国产矿的采购上已经混乱不堪,国产矿部分已突破1100元/吨,创历史记录,国产矿稳定市场的作用已荡然无存;再加之海运费上涨形成“火上浇油”之势。今年宝钢谈判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今年3月,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执行官Roger Agnelli来中国考察时表示:“铁矿石由于化学成分不同、种类不同,这决定了它不是一种标准的商品,而中国钢铁生产增长较快,铁矿石需求也较紧张,未来还会更紧张,而铁矿石谈判一直会继续下去,铁矿石的价格一定要反应需求,反应成本,反应扩产的投入,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来供我们谈判铁矿石的价格。”
9月份在上海举行的“2007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表示,从全球范围看,铁矿石供求总体平衡,不会供不应求。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则提出,要以平常心看待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的波动,并表示,国外供应商涨价的欲望要适可而止。这预示着中方对大幅涨价的预测不认可。
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够守住“不涨价”这个底线?
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副秘书长刘永昌认为,国内钢铁出口增速放缓、国产矿激增使中国钢企谈判的筹码加大,但中国钢企要想彻底扭转谈判地位,必须把加大国内铁矿石开采力度和投资国外铁矿石生产企业紧密的结合起来。
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进口矿供应主动权操纵在三大矿业巨头手中,但铁矿石需求的主动权掌握在中方手中。“如果能在钢材出口数量上做文章,将明年进口矿增加量压缩至下限水平,中方就有足够的理由压低卖方过高要价。”
徐向春建议,政府应出台钢材出口配额政策,并尽快付诸实施,将明年我国钢材(坯)出口控制在4500—4800万吨,使市场形成明确预期——2008年中国进口矿增长量不足4000万吨,从而为铁矿石市场降温,为即将到来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价格手段控制钢材出口。最近市场传言,我国政府将全面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并将钢材、钢坯出口关税分别上调到15%、25%。
罗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钢材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不排除再次调高钢材出口税率。而近几年来,中国钢铁生产一直高速发展,在未来的两三年后会放缓,从而导致钢铁及铁矿由结构性紧缺转向结构性过剩。再加上中国政府也在大力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这也会抑制铁矿石的需求,从而抑制节节攀升的铁矿石价格。
“新一轮铁矿石谈判将在国庆结束后开始,并在一个月内结束。”中钢协会长张晓刚透露。
2008年铁矿石谈判对中国钢企来说,注定是一条比以往更艰难、博弈难度也更大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