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朱继民表示“铁矿石的定价权将会部分移交给中国势力”。但事实并不如此让人乐观。
目前,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主要供应方是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主要需求方是欧盟以及中、日、韩等国。其中供方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力拓公司为代表,需方则以中国宝钢、日本新日铁、欧洲阿赛洛-米塔尔三家钢铁集团为代表,从而形成名义上三对三的谈判。
根据铁矿石国际谈判惯例,通常每一国家的最大钢铁企业代表该国钢铁业与三大铁矿石巨头进行谈判,形成该国进口铁矿石的基准价,即“首发价”。 三对三议价敲定后,全球别的企业就会以此为依据签订长期协议。而亚洲铁矿石价格一般是跟随日本谈判后确定价格,可以说日本定价直接左右着整个亚洲的铁矿石价格。
铁矿石通常包括粉矿、块矿、球团矿三大类,其中球团矿通常体积比较大,而且经过加工。我国钢企大都只订购前面两类矿石。正是因为中国对不同铁矿石的需求不对称,矿商在谈判时也往往采取“舍球团保粉矿、块矿”的策略。在2006财年谈判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正是以球团矿3%的降幅为条件,换取德国蒂森克虏伯同意粉矿和块矿上涨19%,从而逼迫包括中国钢企在内的谈判对家接受这一“首发价”,使得中国钢企受“害”尤深。
中国势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进口铁矿石量2003年首次超过欧洲和日本,2005年进口铁矿石2.75亿吨,2006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3.26亿吨,较2005年增长18.6%;2007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2.22亿吨,同比增长19%。
以首钢、宝钢、武钢、鞍钢四大钢厂巨头为代表的中国钢铁势力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逐步参与并极力争取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的更大话语权。
但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4年上涨,累计涨幅达165%。据了解,为应对今年铁矿石现货价格的上涨,中国钢企4-6月已连续减少进口铁矿石,国际三大铁矿石寡头相应宣称7-9三个月共缩减了至少500万吨供应量,双方都在为铁矿石价格上涨或下降施加压力。然而国内对铁矿石需求仍有增无减。
谈判对手
国际铁矿石三大巨头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必和必拓公司 (BHP Billiton)和力拓矿业公司(RioTinto)。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43fa813b38aa8ff294ebc9af4d976b58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现在,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其保有铁矿储量约40亿吨,主要矿产可维持开采近400年。
必和必拓公司于2001年由两家巨型矿业公司——BHP与英国比利登公司(Billiton)合并而成,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合并后的必和必拓公司中,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力拓矿业公司于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1962年至1997年,该公司兼并了数家全球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并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目前该公司总部在英国,澳大利亚总部设于墨尔本。
国际铁矿石三大供应商垄断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成为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垄断寡头。
谈判历程
在2005年的谈判中,宝钢虽有参与但主动权却在新日铁手中。
亚洲区首发谈判企业的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首发基准价,2005铁矿石比2004年上涨71.5%,中国钢厂被迫追随。2005年2月28日,宝钢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05年铁矿石涨71.5%达成一致。
日本、欧洲的钢铁企业大多很早前就在海外投资了矿山,铁矿石涨价他们也能分得杯羹;其产品多为高附加钢,有能力消化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因素。而国内的钢铁企业此前极少去海外开矿,且产品多为普通钢,中国也因此成为铁矿石涨价的最大受害者。
2006年度矿石价格谈判于2005年11月14日正式启动,全部谈判持续了7个月。
在2006年的谈判中,巴西淡水河谷的谈判代表打破了固有的谈判规则,率先与不是主要谈判代表的钢铁企业达成协议,韩国浦项制铁单方同意协议,瓦解了谈判阵营,使得亚洲钢厂同盟解体。
在整个谈判中供方三巨头结成了联盟,而需方三个代表则貌合神离形同散沙,虽名义上仍是三对三的谈判,而实际上则是三(供方)对一(需方)的谈判。当5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达成涨价19%的协议后,需方的防线就像烂泥筑堤,不但欧盟而且亚洲主流钢厂也随之接受19%的涨价协议。
当亚洲主流钢厂接受19%的涨价幅度后,中国仍坚持要考虑中国市场情况,拒绝接受19%的上涨幅度,但5月24日供方即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必须马上接受涨价,否则将把原定销往中国的铁矿石转卖到其他国家。于是6月20-23日,代表中国钢铁企业的宝钢集团终于相继与铁矿石三巨头达成价格上涨19%的协议。此举,令中国颜面尽失。
2006年度宝钢的谈判地位明显提高,大部分时间内谈判主阵地在中国钢厂这一边,但最后由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与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了首发价,中国钢厂最后还是不得不追随。
2007 第一轮谈判于2006年12月11日在上海正式启动。相比上年度谈判的旷日持久,仅仅十天,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企便与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达成2007年铁矿石基准价格协议。双方同意,在明年4月1日开始的下一年度中,将铁矿石价格提高9.5%。此轮谈判中,淡水河谷曾与包括新日铁在内的日本五大钢厂接触,不过对方拒绝了淡水河谷涨价的要求。欧洲方面,阿赛洛-米塔尔等钢铁公司的议价谈判尚未启动。
随后的一周内,日本新日铁和JFE、韩国浦项、意大利里瓦集团等世界主要钢厂都会陆续追随“宝钢-淡水河谷”基准价,与淡水河谷也相继达成粉矿价格上涨9.5%的协议。
宝钢与淡水河谷达成的2007年度铁矿石全球首发价格,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在2007年度铁矿石的基准价。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首次取得首发定价权,作为一种妥协的胜利,显示了中国作为第一钢铁大国,已经让矿业巨头们不能一味漠视中国钢企的话语权。
08年谈判硝烟再起
2007年8月15日,由中钢协带队,20多家钢企代表组建的中国铁矿石考察访问团飞赴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就新一年的铁矿石价格等进行沟通。9月5日,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召开“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邀请三大铁矿石巨头参会。9月21日,中国“第二届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在银川举行。10月7日,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钢联大会首次邀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出席演讲。新一年度2008财年的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在11月全面展开
再一次面对敏感的定价问题,首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朱继民认为“铁矿石的定价权将会部分移交给中国势力”。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则表示,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的波动,国外供应商涨价的欲望也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