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馆美学既包容着应用美学内涵的一般性,又兼顾着图书馆的应用功能(收藏功能、保存功能、传递功能和教育功能)。图书馆功利的特殊性,构成了多视角建构的图书馆美学类型,可以说图书馆功利决定了图书馆审美构成,即图书馆的景观、人文、藏书等功利因素构成了图书馆美。
关键词:功利;审美;图书馆
图书馆美学是揭示图书馆中以美的本质为中心而展开的美的内容与形式的规律性的表现,审美地掌握世界,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掌握世界方法,要求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做出审美的评断,从中获得审美愉悦。
一、 功利和审美
功利,词典释义为“工效与利益”,引申一下即包括个人、社会、人类三种不同的利益形式。功利与审美的关系有以下几点:(1)美存在于对人有利或有用,或有益无害的事或事物中,也就是说美的东西,美的事物首先产生有用、有益,然后才产生美感。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目的相联系,和一定社会人和利益相联系。虽然这种联系不像那样是一种直接的联系,而是一种愈来愈需要通过一定中间环节的间接的曲折联系,但是美的最终作用和意义仍在推动人类实践的发展,有利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实现。从这种意义上说,美离不开人,离不开一定的人类社会,它不能超越功利,因而具有社会性。(2)功利是审美的基础。美的功利性促成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接触或创造(改造)有用或有益的事或物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从而获得审美情趣。(3)审美判断中对功利的审美要求,又以对象感性形式与人的情感发生的关系产生的功利效果作为标准。
二、 图书馆功利与审美
1.图书馆功利
图书馆功利包括宏观功利和微观功利。宏观功利是指图书馆具有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微观功利是指图书馆应满足读者对其阅读活动的功利要求,满足藏书、阅览、信息服务等具体业务的要求,具体讲就是指图书馆的建筑、环境、人际关系的功利性。
2.图书馆功利与审美的关系
对于图书馆的审美判断来说,功利性要求也是审美的要求。功利和实用的观点,往往支配制约和影响着审美态度和审美判断。如: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层次的读者造就了不同层次的美感和美感体验。读者由于受其家庭、环境、文化素养、学识、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以高校读者群为例:高低年级学生、文理学科学生;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生等,随着学历的递增,知识面的扩展,其阅读欣赏能力有着较大的差距,虽然他们对于美的事物都有共同认识,但在美感体验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最为明显的是新生与老生的区别。新生到馆充满了好奇心、新鲜感,对于图书馆外在的物质形式较感兴趣,这种兴趣还只停留在触觉上,还没有上升到审美的角度。而老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图书馆的认识已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已从功利目的上升到审美角度。
图书馆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通过自己的宏观功利和微观功利形式,使审美主体在客体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下开展审美活动,进行审美判断,从而显示图书馆的美育目的。具体讲有:(1)通过优雅整洁的环境,良好的阅读气氛、高尚的读书风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优秀的文学、艺术书籍阅读,使学生感受美,陶冶情操,培养优秀的品质。(2)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文理融合,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3)通过对学生进行图书馆应用教育、文献检索教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学生独立寻求知识的能力。
三、 图书馆审美对象例说
图书馆功利的特殊性,构成了多视角建构的美学类型,以整体美的形象展现在世间。也可以说图书馆功利决定了图书馆审美构成,而图书馆的景观、人文、藏书等功利因素构成了图书馆美。
1.景观——图书馆外在的形象美
首先,图书馆建筑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图书馆建筑的实用性在于:(1)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图书馆藏书、借阅和电子信息服务等具体业务开展的要求。(2)提供安装现代化设施的条件和有利于读者学习的舒适环境,如阅览室的采光、大小、宽窄、高低、畅阻等效果。图书馆建筑应体现功能与美感的统一,图书馆建筑在充分实用的前提下,不仅通过它的外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建筑外形设计、装饰材料、瓷砖色彩和谐的搭配,而且通过人们能直接接触到的室内的各种感受(大小、宽窄、高低、畅阻、明暗等对比效果)表现它的美。如耗资20亿美元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它耸立于塞纳河畔,由四幢遥相呼应的外观像张开着的书本似的建筑组成,中间是茂密的人工森林。读者在宽畅的阅览室透过玻璃幕墙向外眺望,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浙江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从主入口进入门厅,迎面展现的是由一系列玻璃和透明隔断构成的空间序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四方通透的高大纵深的空间,在这里环顾目录厅、阅览室等各方流线一目了然,在庭院上方透过大片玻璃可看到阅览区的四层建筑这样视觉环境有层次地向读者表现了一个有着浓郁学术性的知识氛围。
其次,图书馆环境具有浓郁的审美属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情绪和心境。优美、雅淡的、舒适、整洁的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如:日本琦玉县朝霞市图书馆宽敞的大厅内,形状各异的沙发、绿色盆载、悠扬的音乐令人赏心悦目。人们坐在沙发上,翻阅书刊,欣赏音乐和景象,图书馆外绿色草坪、喷泉、木椅和雕塑,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读者可以拿着书在草坪上阅读,这种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悦乐,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人文——图书馆内在的形象美
图书馆美学的出发点应该以人为本,营造满足人们阅读求知活动的美的环境和条件。图书馆是将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场所,是公民接受教育的理想殿堂。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读者群体的个人动机、生活背景、价值观念、心理需求、行为方式呈多样化。图书馆应该以人为本,满足读者的各种文化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品牌服务。
把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广大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藏书的作用,创造一种人们乐于阅读的优美环境,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主动、热情地为读者答疑解难,是图书馆员的职责,亦即信息传递的理性美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员在对读者的服务中,能确切地运用优美而生动的语言回答读者,会对读者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并能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审美情趣。图书馆员在借阅服务过程中表情和蔼,姿态端庄、服饰整洁,图书馆员的个性气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的风采和魅力,都会唤起读者美的感受,与读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理解、融洽的情感是图书馆人际关系的美学特征,对图书馆创造一个宁静、有序、舒适的学习环境将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3.藏书——图书馆文献信息源的有序美
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并凭借着各类知识载体向读者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自己的信息与教育职能。图书馆将各学科范围的文献及学科信息汇集起来,组成有序的文献信息源。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书刊有序地排列,使人们在感叹书海之浩渤的同时,又感受到图书馆环境的宁静、温馨、恬谈之美。图书馆的藏书经过分类、编目等程序而进行科学的加工,并遵循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体系排架、布局,使之具有了图书馆藏书的整体美和均衡美,不仅方便了读者的借阅,而且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图书馆通过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把浩繁的书海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书资料加工中的图书馆印章的工艺之美、书刊制作的规范美和书刊归类的准确一致美、书标的整齐之美以及著录字体的秀丽大方美等等,无不体现出图书的工艺艺术之美。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吴修等.实用美学[M].天津:科学出版社,1984.167-169.
[2]王文博.现代应用美学入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杜,20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