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的角度,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小学生音乐学习障碍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消除小学生音乐学习障碍提供思路,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让学生的学习更快乐。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学习
一、小学生音乐学习障碍及成因分析
1.识谱学习障碍
具有此类障碍的学生在识谱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看错、读错音符和节奏或者漏看表情术语、速度记号、力度记号等,小学生是否能很清楚地辨析两个相似节奏(视觉分辨能力),能否记住并演唱(奏)看到的相似节奏(视觉记忆能力),在识谱(唱、奏)过程中,脑、眼、耳、口、手能否很好地协调一致(身体—运动觉智能),能否具有坚韧性(自我认识智能)等等。这些才是小学生产生识谱障碍的深层次原因。
2.歌唱学习思维障碍
小学生的歌唱同样涉及到歌词、乐谱和情感三个方面的“语言要素”,当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朗读”(歌词)、“表演”(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演唱歌曲)、“欣赏”(某首歌曲的典范录音)、“音乐阅历”(一定量的音乐感受)这些“语言智能”的基本元素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概括、分析或解释并记住教科书上的歌词内容,建构歌唱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意义,从而感受歌曲情感以及对歌词、乐谱和情感因素进行反思时,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歌唱本身,从而产生歌唱思维障碍。
3.欣赏学习想象障碍
由于受“非音乐”因素的影响较多,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表现出来的障碍,属于问题解决障碍的一种。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的学习分类法,问题解决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建构、组织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提出问题→建构模型→提出假设→归纳条件→具体求解→检验完善这样几个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上产生障碍。”
4.创作学习演绎推理障碍
小学生在音乐创作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演绎推理障碍,这是他们在从一般推到特殊或从特殊推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中所产生的障碍。例如要求小学生根据一些简单节奏创作符合某个特定情境的音乐片段时,他们需要归纳和推理某个特定情境音乐所需要的拍子、典型节奏型、乐音的走向等。但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归纳不出创作所需要的这些音乐要素。由此,我们在教小学生创作这类音乐片段时,常常会告诉他们:先根据情境要求列出几项音乐要素,然后再归纳并猜想、提出一个假设,最后通过演唱(奏)加以实践证明的方法。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会在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产生障碍,说明他们缺乏“不仅可以想象某个形体,还可以看到它周围的景象,或可以觉察它的本质属性”[5]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又是视觉——空间智能的主要特征。
5.器乐学习中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障碍
小学生在竖笛、口风琴等器乐学习中,面对因不同调式而产生的多种指法,如果不仔细加以辨别、对比,就会认为每种指法都是非常困难的,并由此产生学习障碍。而事实上,每种指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小学生对此模型和关系的辨别错误与他们的自然观察者智能有关,因为“善于寻找机会观察、识别、接触和关注事物,能够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善于确定各成员间的关系或事物类别”,[6]正是自然观察者智能的主要特征。
二、消除小学生音乐学习障碍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1.培养其音乐语言智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以识谱、歌唱、创作音乐小片段、主题演奏会等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语言智能。课堂上,对每一个音乐概念、技巧和知识点,都鼓励学生尝试用语言、符号、动作(律动、舞蹈)三种方式来加以表述和阐释,并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寻找最简洁、最有效的表述和记忆方式。这种讨论式教学的开展,可以使课堂产生激烈的辩论;而当学生在为捍卫自己的观点展开积极辩护时,无疑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激发好奇心。
2.加强音乐实践
(1)对音乐表演重新定位。我们赋予音乐表演“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新功能。首先,在每次表演之前,教师都应该大胆鼓励,积极指导;而表演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价,指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记录并及时更正,努力做到“事后100分”;其次,在设计每次表演时,要设计若干首教科书中及上一轮表演中错误率高、同时又经过教师指正的歌(乐)曲。这样,随着表演技巧的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慢慢上升。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演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去关注音乐、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并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2)设定阶梯性目标。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的器乐、音乐创作等知识点,阶梯性的学习EQAViOpocr2znjg5xcB5uPBMAR9I/jHmmSCMPSgB2eQ=目标,能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完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这种不需要特殊的、技巧复杂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步解决难点,而不会感到有沉重的负担。由此,他们能够感受到求知过程中的兴奋,体验到问题被解决、自我能力得到提高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音乐的信心。
3.构建开放的能力评价系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讲解了某个知识点、某种技能技巧后,部分学生无法通过音乐表现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如果音乐教师坚持要求他们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就有可能使他们产生学习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允许并引领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一种心灵建构或回忆视觉影像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把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表现出的形象化信息,在脑海中整合成某种结构,并运用视觉方法组织思维。”
5.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觉智能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肢体活动的方式感受学习内容,在活动中进行创意和想象,他们必将集中注意力,使音乐学习更加刺激和动态,从而增强记忆力。这样,原本一些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内容,也会变得更容易学习了。
6.强化问题教学法,实现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在音乐创作教学中,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例如:(听音乐后)提出一个可以诱发适应回忆的问题:两段音乐有何关系?继续提出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两段音乐有何音高关系?注意:这两个问题仅仅相差两个字,需要听觉比较能力、类比联想能力。给出各种与此类型音乐相似的模型,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判别是否为两段体结构并陈述理由。学生展开讨论,并利用已有知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要求学生根据已给出的音乐模型建构一首包含两个乐段的音乐。
这样,通过一些层层相扣的问题,使学生对两段体结构的概念逐渐清晰、生动,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迅速激发想象、刺激思维、诱发行动。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互动,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机会发展逻辑—数学智能。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王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平衡功能测定的病例对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19-20.
[2]董伟家.大学生学习障碍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03,4:68.
[3]邹渊.中小学音乐课堂沟通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47-48.
[4]吴育.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中师音乐教法课程新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48.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研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04GJ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