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07-12-29 00:00:00顾丽琴
中国市场 2007年48期


  摘要: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仅受自身因素的影响,更多地受环境的影响,受与之相关企业的影响。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融于产业价值链中来提高其竞争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的观点探讨了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有利因素,为中小企业决策是否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价值链;分工
  
  一、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必要性
  
   从系统观点看,产业价值链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产业价值链是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单元所组成,其形式有:链状结构和网状结构。这些企业之间有的是纵向一体的相互关联的上下游关系,有的是同处于一个价值链环节的不同企业单元,有的是某一环节的价值深化。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产业价值链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即产业价值链是由多家企业组合而成(集合性);产业价值链使各企业之间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层次性);产业价值链上各节点的企业单元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关联性)。
   从系统的观点看,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分工是必要的。
  1.能实现协同效应
   从系统的整体性看,产业价值链要达到最优效果,必须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才能达到整体效果的优化。这是由系统功能的整体性所决定,因为处在产业价值链的每一个节点上的企业单元若只是从局部考虑,那只能是各企业的效果的简单相加。相加的结果可能达到“1+1=2”的效果,但更多的情况是“1+1∠2”的效果。如果处在产业价值链的每一节点上的企业单元,能着眼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来制定战略,则将出现协同效应,即“1+1﹥2”。因此,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可以借助产业价值链的整体力量,来提升自身的价值,追求超越单个企业难以达到的效益。
  2.能动态地适应需求
   从系统的动态性看,产业价值链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产业价值链各节点的企业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节点上的一个企业的变化,尤其是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的变化,则产业价值链上的其它企业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需方的要求。中小企业往往是核心企业的配套企业。当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价值链中,则能提高其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性能力。因此,中小企业不是孤立地,而是应该参与到产业价值链当中,及时把握变化趋势,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能从企业外部吸收更多的“能量”
   从系统的开放性看,每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系统,而且是开放的系统,必定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不断交流,才能维持其生命。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而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价值链当中,就能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竞争的环境,从而不断从外界吸取能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终不断壮大。
  4.能够提高企业效益
   从系统的综合性看,综合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由综合而创造。中小企业要做强做大,单靠中小企业的个体,是难以做到的。若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价值链当中,则有利于借助整个产业价值链协调整合,形成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
  
  二、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为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政策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一是取消许多阻止中小企业进入某些行业的规定。“十六大”明确指出,凡法律、法规没有限制的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行业,以及外资能进入的行业,中小企业有条件的,都可以进入。二是明确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是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职能部门,配备必要的人员,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四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进一步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分工给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创造了市场机会
  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分工提高劳动效率。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当社会分工逐步走向精细,产业价值链也在不断地发展,产业内部的分工日益细化,产业单位越来越细。产业与产业之间、一个产业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必然导致产业链上各单位分工的精细,由此需要更专业化的企业单元承担分工任务。这恰恰是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特长之一——专业化,因此,分工给中小企业创造了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市场机会。
  另外,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原因也促使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是需求所拉动,而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企业具有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生产具有足够宽度、长度和深度的产品系列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若由一个大企业来完成所有的工作,则成本和风险将是极高的。因此,大企业为获取或保持竞争优势,通过产供销价值链分析,把自己的主业集中到附加价值高、自己有垄断优势、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而将相对大企业自身来说无附加价值或附加价值小,其他企业能够比自己干得更好的业务,通过外包或剥离的形式转移出去,吸收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从而为一大批积极参与产业分工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促进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和以精取胜来获得发展。这是社会分工逐步走向精细方向发展的过程。
  3.中小企业的自身优势是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基本条件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这是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基本条件:
  一是中小企业适应性强。适应性强是中小企业存在的根本性原因。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其规模小,但“船小好掉头”。在当今满足市场多样化、快速化需求的要求下,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和固有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因此,大企业在追求内部规模经济的同时,将适应市场而生产规模小且多样化的零部件等业务包给中小企业生产,从而填补市场空隙,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为获得竞争优势,往往采取“集中优势”战略,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某个或少数几个环节,对某一产品或零部件或某一服务进行深入钻研,在某一环节上以专而精取胜,提高资源集中使用度,形成企业内部的规模优势,这有利于中小企业以低成本优势加入产业价值链的分工。
  三是中小企业组织柔性大。“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说明,组织的规模对其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斯蒂芬·P·罗宾斯,1997)大型组织倾向于比小型组织具有更高度机械式的结构,即中小企业具有更高有机式的结构,形成较大的组织柔性。组织柔性大,一方面表现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强,另一方面有利于突破组织边界,与产业价值链中的其他企业形成低障碍甚至是无障碍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成本、促进创新、提高效率。
  4.中小企业集群使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拥有竞争力
  企业群集是企业按行业或相关产业在地域空间集聚的现象。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使中小企业具有了大企业的某些优势,同时又具备了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从外部来看,一是集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集群中单个企业虽小,但产业群体规模大,产业群体就如一家大型工厂,每一小企业就是它的生产车间,且车间与车间之间是市场化运作,具有高效率;二是集聚能够产生区域品牌效应。关联产业在同一区域集聚,将扩大专业化生产产品的知名度,并具有带动效应,新产品、新加入者将借地生辉,并迅速扩大知名度。从内部看,一是集聚能够产生产业内部的竞合效应。同类企业的聚集,一方面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更为敏感,相互之间更为关注,促发企业间相互学习,激发创新成果的产生,从而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集聚为同一产业区域内的企业间合作创造了条件,竞争也促使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便形成超越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发挥协同效应;二是集聚能够产生空间成本的节约效应。集群中的企业地理相邻,将节省企业间的货物运输成本,信息交流成本等。
  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促使产业链中的企业更有理由接纳中小企业的参与。
  
  三、结束语
  
  从系统的观点看,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能实现协同效应,能动态地适应需求,能从企业外部吸收更多的“能量”,能够提高企业效益。无论从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政策以及社会分工的趋势,还是从中小企业的自身优势和集群效应来看,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3-127.
  [2]刘清华,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4:88.
  [3]康晶等.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