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汉唐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50期


  
  罗衫轻舞,汉家风度。几千年来的汉族服饰始终以优雅尊贵而著称。怎奈世事纷杂,西潮汹涌,如今的国人早已是一身洋装。随着经济发展,国力日盛,昔日精美的汉服又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但这次,它却是应市场的需求,依靠企业的力量重回舞台。
  
  “中国式”结婚
  
  一对新人身着汉代服饰,脉脉含情,新郎亲手将红色的丝绳从新娘的发端轻轻解下,王辉连忙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这是中式婚礼的一个重要程序,叫做“解缨结发”,也就是“结发夫妻”这一说法的由来。
  “这对新人本身对传统文化非常喜欢,他们觉得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文化追求,如果都是名车配婚纱就没意思了,所以决定选择中式婚礼,”王辉作为这场婚礼的策划和组织者,为他所供职的这家叫做“汉衣坊”的公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为我们是服务机构,所以在给新人举办婚礼的时候必须要将其各种步骤流程‘傻瓜化’,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旁边随时帮助新人完成每一个步骤。”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人开始更加强调他们对于自身的文化认同。一些企业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服务,包括汉服的设计制作和中式婚礼策划等内容。类似“汉衣坊”这样的文化公司也开始多了起来。尽管如此,王辉始终认为自己供职的“汉衣坊”在行业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经验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上的优势。
  “现在市场上大致有两种中式婚礼,一种是穿旗袍和马褂,这种服饰严格来说属于从清代到民国这一段的,所以它更倾向于满族的民族婚礼形式,严格说不能完全代表中式婚礼。还有一种礼服是男方穿状元郎的衣服,女方是凤冠霞帔,但这种服装已经被戏服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礼服,有越来越多的新人想要穿原汁原味的汉族服装,”王辉介绍说,“所以我们公司推出的汉服产品正好迎合了这种消费需求。另外从全国来看,我们做中式婚礼的经验应该说是最丰富的,针对不同客户我们会有不同设计。比如我们的婚礼类型分为周制婚礼、唐制婚礼和明制婚礼,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都是对传世的古代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形成的。”
  按王辉对传统婚俗的理解,周制婚礼名为周制,实际是在汉代形成的,而他们也是从一些文献记载中了解到当时婚姻的具体情况,才进行的仿效。唐制婚礼受到一些“胡俗”的影响,比如闹洞房等形式都是从这里沿袭下来的。唐制婚礼很热闹,但不像现在的一些婚礼很喧闹,它讲究“喜而不闹”。而明制婚礼由于先前有元朝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在文化上就形成了一个断代。所以明朝一开始就很注重恢复礼制,这在婚俗上也表现了出来。主要就是将秦、汉、唐、宋四个朝代的婚俗做了融汇,从而形成自己的婚俗。当然,现在为每一对新人举办婚礼的时候,除了沿用一些周代、唐代或者明代的婚俗外还要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进行一些改革。
  具体在举办婚礼时,会应新人的要求选择仪式的种类及汉服的风格样式,包括伴郎、伴娘等人的服装,场地布置和装饰等都可以有各种变化。一场普通规格的中式婚礼,公司所收全部费用大约在八千左右。“另外,我们在场地布置上也同样用心,”王辉不无得意地说,“这次婚礼现场的布置就是我主要负责,仿照了《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的规格和样式。做好之后连老板看了也惊呼:效果这么好?你们没给我赔钱吧?”
  
   “汉衣坊”领跑
  
  在加入“汉衣坊”团队以前,王辉曾开过一个卖军品的小店。后来在网上了解到“汉衣坊”以及鼓吹的汉文化复兴运动,王辉就经常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相互之间也都很谈得来,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后来军品小店因为生意清淡关了门,王辉也就很自然地加盟了“汉衣坊”。“现在我基本负责的就是搞市场,包装产品。”谈起自己供职的这家企业,王辉的话语中充满了肯定,“我在‘汉衣坊’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感觉到它首先同其他企业一样经营业务,但不同的是它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机构,起到研究、宣传传统文化的作用。”尽管这家公司的发展刚刚结束初始阶段,除北京外还没能在其它地区设置成规模的销售网点,甚至在北京的总部也略显局促。但这都不影响行伍出身的王辉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倾注在这份工作当中。
  一直对中国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王辉最早接触汉服也是出于偶然。一次,他从驻在西安的部队回北京探亲,在电视里看到南方出现了“汉服帮”,当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奋的他马上给一位共同研究历史的师长打电话,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但电话那头的师长却并没有他这样的乐观,只是说了句:“不敢妄言。”
  “老师当时虽然这样说,但我还是觉得很高兴。毕竟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太大的摧残,这种现象的产生意味着国人重新重视起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几年后的今天,王辉谈起当时的想法依然很兴奋,“那时候已经有了‘汉衣坊’,我就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最后干脆在复员后加盟到这个团队中来了。”
  尽管“汉衣坊”的发展规模并未达到拥有传统文化情结的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行业中的“领头羊”地位。从2005年以来,中国各地开始出现零星的,以汉族传统服饰为经营主业的民营公司,这些公司的创办理念也各有不同,有的基于理想,有的纯粹谋求短期利润,有的最终办成了文化团体,有的沦落成了旅游景点的服装摊贩。但无论如何,鱼目混珠的市场中终于有人坚持了下来,并且始终把复兴传统的汉服作为经营的最终目标。虽然复兴文化的理念并不能为企业经营带来短期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汉衣坊”的理念对于鼓舞王辉们所组成的团队以及培养和开拓市场有着较大的意义。
  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对“汉衣坊”作品和宣传资料的仿冒,也许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家公司在行业中所取得的地位。“由于我们公司目前在国内拥有最丰富的经验和最大的规模,因此经常有人从我们的网站上直接摘走一些东西,”王辉笑着说,“更有甚者还把我们整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当成自己的东西来上门要求合作,甚至连图片上‘汉衣坊’的logo都不去掉。”但王辉认为这也是“汉衣坊”在市场中取得的成就的变相表现,“我们的东西做得好,他们才会选中我们的,这样做虽然扰乱市场秩序令人头疼,但一个是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成绩,另一个是在客观上为我们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因为什么宣传方式都比不上口口相传,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