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游记

2007-12-29 00:00:00田松君
世界文化 2007年8期


  到马来西亚的游客,总要去马六甲看看这座华人聚居的历史之城。当踏上这座世界文明但却是马来西亚十五洲中的第二小洲时,你不会因为它的小而遗憾,你一定会被五百年前马来民族最早建立马六甲王朝的历史所感染。诸多的引人入胜且具有历史价值的残存古迹,无一不保留着马六甲这座小城历史上饱受一次次战争洗礼的痕迹。在马六甲这座小城你会随处可见保存下来的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华裔先贤与当地马来人和睦相处的见证,同时随处可见时至今日华裔民族与马来人的友好和睦相处的情景。
  当你来到马六甲,当地华人就会热情的将马六甲名胜古迹中的三宝山、宝山厅、三宝井、抗日义士纪念碑、青云厅、金声桥、大钟楼、维多利亚女皇喷水池、荷兰红屋、圣保罗教堂、圣约翰古堡……一一的介绍给你。这些景点都会成为你与世界各地旅游观光者必游之地。除此之外,近年来马六甲新建了一批景点如:马来西亚缩影村、仿古苏丹皇宫、国家独立纪念馆、开放式动物园、葡萄牙古船……加之与世界接轨的高档大型酒店,使马来西亚——马六甲在旅游业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难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不但评价马六甲这座古城是马来半岛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洲,而且把她看作是最值得游览的名胜之地。
  
  马六甲名称来历的传说
  
  马六甲之得名,传说是由“马六甲树”而来。据马来纪年所记载,在六百多年前马六甲王朝首任苏丹拜拉迷苏刺和随员自新加坡逃亡到马六甲后,有一天他外出打猎时,站在一棵“马六甲树”下休息。突然看到他的猎犬正在追捕一只鼠鹿,而那鼠鹿竟转过头来大胆的回击其猎犬的攻击,猎犬反而吓得掉入河里。苏丹拜拉米苏刺见了不觉兴奋地喊道:这是一块好地方!连鼠鹿这种小动物也充满着勇敢的斗志,我将在这里建立起我们的新王朝。随即询问他的部下:这是什么地方?随从无法回答。苏丹拜拉米苏刺再问部下:我们站立在的这棵树又叫什么名字?他的部下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一棵“满刺加树”。苏丹因此决定在此建立新王朝,并以该树名满刺加(既如今的马六甲)作为此地的地名。目前马六甲市议会的徽章上仍有鼠鹿的图样。
  马六甲王朝建国初期,统治者苏丹为摆脱当时强大的暹罗王国的藩属,于1405年率领500名随从,搭乘当时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特地委派的,赴南洋专使尹方回朝的船队,觐见明朝永乐帝。明成祖亲自接见了马六甲王朝苏丹,除赐赠包括诰印、彩巾、龙衣、黄伞等厚礼外并封马六甲王朝苏丹为满刺加王。为了摆脱暹罗王的羁绊,马六甲王朝国王向明朝皇帝要求赏赐一块纪念碑,明成祖欣然命笔写了一篇古雅的碑文,并请书法家赛义书丹。这块碑石于1409年由“郑和”的船队载到马六甲,竖立在三保山上。这块镇国山碑可说是马六甲王朝立国的重要文献,更是中世纪中马两国关系的重要见证。可惜这快碑石迄今未见出土。碑石虽然未见出土但碑文却流芳千古:“西南巨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沐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石草木浓。金花宝钿生青红,有国於此民俗雍。王好善意思朝宗,愿比内郡依华风。出入导从张盖重,仪文赐袭礼虔恭。大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山君海伯翕扈从, 皇考陟降在彼穹。后天监视久益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三宝山
  
  郑和自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开始,南下西洋的万里远航。28年期间七次下西洋,有五次访问了马六甲。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明朝皇帝把汉丽宝公主下嫁苏丹曼苏沙并派五百名宫女随从公主定居在一座没有城堡的山上,从此那座山便被称为“定支那”,意思是华人区。由于郑和曾多次在此居住,又因为郑和其封号为“三宝太监”,所以华人将这座山称为“三宝山”。
  三宝山位于马六甲市的西南部,山高1009英尺、面积104英亩。三宝山是1685年由华人第二任甲必丹李为经集资购置,然后献给青云亭作为马六甲华人的坟山。
  三宝山是中国本土以外最古老、最大的华人坟场。古坟中包括明朝天启二年即1622年以黄维弘夫妻合葬的坟墓最为古老,至今山上共有12500余座坟墓。然而这座华人坟山的保存也是经过近80多年的不断斗争而取得的。数百年来,三宝山华人墓地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历史遗产,它不仅见证了华裔先贤披荆斩棘开荒垦田的艰难困苦,也见证了在马来西亚华裔先辈同入侵的殖民主义者特别是与日本侵略者拼死抵抗英勇牺牲的壮烈史实。
  
  宝山亭
  
  位于三宝山西南山麓有一座宝山亭又称三宝庙。该亭是清朝乾隆六十年间(1795年)由荷兰统治马六甲时第八任华人甲必丹蔡士章与当时广东学士胡德寿等人发起筹资兴建的,迄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当时建造这座亭的目的是专供人们前来三宝山拜祭先人避雨休憩之所,同时也是当时祭祀无主孤魂的祭坛。亭内建有“建造祠坛功德碑记”,另有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的碑刻。宝山亭内原供奉一尊戎装的“三宝公”金身神像。原神像于1981年失窃、至今下落不明。现在供奉的神像是新神像。三宝亭四周大树环绕,幽静而清雅,大门两旁写着这样的一幅对联:“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神灵”,目前已成为东南亚的名胜古迹。
  
  三宝井
  
  当你登上三宝山参观了三宝亭,会在宝山亭的左边看到这座马六甲最古老的水井——“三宝井”。相传在十五世纪初郑和统率大军驻扎在马六甲三宝山麓时,曾在此地挖了七口井,称为七星坠地。目前仅剩庙旁及庙后面各一口古井。后面那一口水井的水质甘甜爽口,四面八方的市民都拥到该口水井汲水。该井的水源从不枯竭,取之不尽。据说游客饮了该井水,定会怀念古城而会重游旧地,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不过当你游宝山亭时该亭的管理员总会招待游客喝杯三宝井水以不虚此行。
  
  抗日义士纪念碑
  
  马六甲抗日义士纪念碑位于宝山亭的旁侧,该纪念碑建于1948年,用以纪念马六甲华裔同胞为抗日而殉难的烈士。
  1942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马六甲,不久日军在马六甲市两次共拘杀抗日华人三百余人,连同郊区等地共有千余名华人为抵抗日军入侵而捐躯。他们有的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有的死于碎脑或割腹,有的幽禁一室然后纵火烧死,有的则被集体屠杀。入侵日军的惨无人道的暴行至今 令华人没齿难忘。这座抗日义士纪念碑后所埋葬的就是当年被日寇杀害的七百余具华裔爱国志士的残骸。当你站在纪念碑前,立即感到一种庄严和肃穆,让我们默默地祈祷长眠在这里的抗日英灵、安息斯土、爱国精神、流芳百世。
  
  青云亭
  
  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寺庙——青云亭。它座落在马六甲市区的庙堂街。根据可靠记载,青云亭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当时是为了让众多华人精神有所寄托,由荷兰殖民地政府委任的第一任华人甲必丹郑芳扬建立这座“青云亭”。庙内供奉的主神是观音大士所以又名“观音亭”。关于“青云亭”名字的由来,根据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青云亭碑所记:“吾想夫通货积财,应自始有,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霄直上之势,如青云之得路焉,获利固无悌於得名也,故额斯亭曰:青云亭乃取平步青云之意。
  早期南下的华裔移民,越洋过海,历尽艰险,终于安抵马六甲。在他们的意念中,认为是受了神明的庇佑,所以在此建立庙宇供奉最受尊敬的观音菩萨和妈祖神姑,后来又增设了“关公”的神位。
  青云亭在1911年以前一直是华人社会的政权、法庭、宗教、及精神信仰的中心。是团结华人,维护华人权利的根据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它只是一座纯粹的神庙了。
  游客来到马六甲,都会慕名参观金声桥、大钟楼、维多利亚女皇喷水池、荷兰红屋与古教堂、这五座古建筑都集中在马六甲河口的鸡场街与河边街。金声桥相交处的对面广场范围内。
  
  
  金声桥
  
  在鸡场街横跨马六甲河的桥叫金声桥。该桥其桥身并不长,但追溯起来,该桥确有较长的历史。远在1408年这里已有一座木桥供马六甲河两岸市民行走。1631年葡萄牙人又以石块和三合土将该桥重建。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即1862年,因该桥已破烂不堪,当时的青云亭第三任亭主——陈金声出资重新修建该桥。经二年的修建后落成并以陈金声的名子命名为金声桥。
  大钟楼
  大钟楼在金声桥斜对面的广场上,是一座三层坡瓦顶、四面有钟的建筑,当地人称之为大钟楼。当年在广大市民尚没有报时钟的时代,这座钟楼定时为市民提供报时服务,让甲洲市民得以享受晨钟的方便。该楼始建于1883年如今已成为马六甲著名古迹之一。
  
  维多利亚女皇喷水池
  
  维多利亚女皇喷水池,就坐落在大钟楼之旁。这座喷水池是1904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登基六十年而修建的。这座喷泉所用之石,全部是从英国本土运来并砌成。喷泉上有维多利亚女皇的磁像,水池雕刻玲珑别致,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建筑风貌。当你来到池边总会看到数辆打扮漂亮的人力三轮车停在路边供游人乘坐。欧洲古典风貌的喷水池与中国特色的人力三轮车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观,为马六甲古迹游览区增添了无数光彩。
  
  荷兰红屋
  
  在大钟楼与维多利亚女皇喷水池建筑的背后就是著名的“荷兰红屋”。这座荷兰红屋经考证是荷兰人在远东地区最悠久而古老的建筑物。因无明确的记载,据推测这座建筑始于1641年至1660年之间,是由当时荷兰殖民政府所建。据当地的老者介绍,该建筑全部是当年由荷兰运来得红砖砌成,俗称“红屋”原名为(STADTHUYS)既“总督府”之意。据说当时荷兰总督府既设于此。“荷兰红屋”依山而建,共分三层,据说最底层是密室和奴隶室,第二层才是用于办公,第三层则是大厅。在荷兰红屋主要入口处的亭子旁边有一个凸出的地方,据说是古代官方庆典时用以举行隆重检阅仪式的天台。在检阅台的下面底层凹进去的部分,现在里面立着一块海峡殖民地时期在战争中阵亡的战士纪念碑,碑上刻着数十名马六甲义勇军战士的芳名。他们大多是在1941-1945年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烈士。每年在当地英雄纪念日的时候,政府及其他志愿团体便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吊念仪式和献花圈仪式。与“红屋” 仅有一条狭窄的马路相隔处,还有一座古老的圣公会基督教堂。椐当地人介绍:圣公会基督教堂是在1753年兴建的。这座荷兰红屋已被证明是东方现有最古老的荷兰建筑,它矗立在马六甲众多名胜古迹中央,成为马六甲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之一,目前已辟为历史博物馆供游人们参观。
  
  圣保罗教堂
  
  到马六甲观光旅游,圣保罗教堂一定要去看一看!圣保罗教堂是远东最古老的一座教堂,是葡萄牙阿布奎总督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时在圣保罗山顶上兴建的。当你走进这座教堂时,只能看到迄今仅存的四周的高墙和拱门。教堂屋顶内部的建筑物和装饰早已在葡、荷战役中毁坏,至今荡然无存。当你走进这座古教堂的遗址,你会想象的出这座古教堂当年的气势和辉煌,仅从现有的围墙和拱门可见圣保罗教堂当年的气魄。
  椐历史记载,在圣保罗教堂内一度还曾办过学校,1545年,圣芳济教士(St. Francis'Xavier)曾在圣保罗教堂逗留过三个月,期间。他提出了在此建立学校的必要。后经葡萄牙总督批准至1548年圣芳济教士用募捐巨款在此山上建立了“圣保罗教会学校”。“圣保罗山”(St. Paul's Hill)与“圣保罗教堂”命名既由此开始。1640年葡、荷两国为争夺马六甲时发生了激烈的战争,这座宏伟的教堂遂毁于战火之中,山上的学校也因此停办。英国人统治马六甲期间这座教堂曾被停用为临时军火库,枪炮弹痕处处可见。
  马六甲不但有以上这些闻名的古迹,如果你仍有闲暇,还可从河口启航乘上一小时左右的摩多船即可到达风景迷人的五屿岛;如果你对森林树木感性趣,你可去参观一下令你忘忧的仙乡——爱极乐消闲森林公园和坐落在爱极乐消闲森林内的森林博物馆。
  如果你想深刻认识华裔侨民在十七世纪时的生活,你可去参观一下曾风光一时的,富有的答答人的故居——荷兰街,也是如今马六甲市最古老而狭窄的街道。
  呵马六甲!这就是我最简单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