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与绘画艺术的不解之缘

2007-12-29 00:00:00方陵生
世界文化 2007年8期


  达·芬奇认为:绘画艺术中的猫几近完美。即使是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画作中,只要画的是猫,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一幅“杰作”了,这大概是以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相当普遍的原因。艺术史学家斯蒂芬·佐菲在最近出版的新书《绘画中的猫》一书中阐述得很明白,他认为猫是一位过分卖弄的配角演员。
  猫的形象最早于公元前2000年出现在古埃及的壁画艺术中,猫是天生的猎手,被人类驯养并在艺术作品中被经常描绘,从此被赋予了种种人的特性,古埃及猫女神贝斯特就是以猫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的。罗马人赞赏猫的捕猎本领,在庞培一巨宅中的大型镶嵌画中,描绘了一只野猫正在待机捕捉一只山鹑的场景。
  中世纪时,黑猫成了异教徒的象征,在名画《最后的晚餐》里面,就有一只猫蜷缩在叛徒犹大的脚下。但是也有例外,佐菲指出:13世纪哈利父子搜集整理的中古动物寓言集里的一幅插图中,三只形态优雅的猫正围着一只死去的老鼠,“就像复仇的天使击败了魔鬼一样。”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这至少是普通人眼中的猫。
  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驱散了中世纪视猫为不祥的种种迷雾,而猫则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佐菲写道:据一些幽默的说法,猫“与冷静淡漠、难以捉摸以及阴沉忧郁的性情联系在一起,一些绘画艺术家都欣然认同这一点。”
  猫作为懒散怠惰和家庭幸福的象征,频频出现在17世纪荷兰画家描写室内生活的画作中,它们不是在壁炉前打瞌睡,就是蜷缩在桌子底下。在法国画家夏丹和布雪的绘画作品,有一只神态鬼祟的猫,还有一桌子的鱼肉家禽,大概是一只想偷食的猫。
  “到了18世纪,猫的形象又获得了一些新的特性:淫荡好色、心怀恶意、诱惑挑逗。”佐菲如此写道。一反从前猫被放逐到厨房或者整个画面边缘的布局,而是猫们徘徊潜行在女子闺房中,或者坐拥在上流社会女子的怀中。不过,关于猫的题材,永远不会被局囿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一些绘画作品中,猫还是穷人的伴侣,在意大利画家哲路体的一幅人物画《两个乞丐》中的乞丐正在抚慰一只走失的猫。在法国革命时期,猫还是自由的象征。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和美国女画家卡萨特喜欢画上一群小猫,四周围拢着一些可爱的儿童。在20世纪的绘画艺术中,新艺术主义的优美线条、立体派粗犷的线条和棱角无不很好地借鉴了猫的绘画技巧。毕加索喜爱狗,然而他也赞赏野性未驯的猫之不甘驯服的品质。
  佐菲在他书中的最后一章里总结了画家们的一些代表作,他们锲而不舍地描绘着魔力无穷的猫的形象,从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画作《奇想》到英国数学家和童话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猫。虽然猫也许是一种已被人类驯养的动物,但它们永远也不会被完全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