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36万多篇,有17万多篇被批示和采用,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改进管理、完善领导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是审计机关责无旁贷的责任。
这些年,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为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实现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审计监督,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机关成立之初,就把发现和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作为第一位的重要职责,积极参与了打击经济犯罪、整顿经济秩序的活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断加大审计深度和力度;改进审计方法,强化质量控制,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一查到底,如实揭露;同时密切与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与配合,建立相应的协作配合机制。2003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移送经济案件6900多起。
通过审计监督,检查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推动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年来,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国家的经济工作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检查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监督力度。如围绕“双增双节”,积极开展了对盈亏大户企业的审计,参与了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围绕“治理整顿”工作,不断加大各项审计力度,在清理整顿公司、清查楼堂馆所、纠正和制止“三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项改革,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不断深化财政、金融、企业等审计内容,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通过审计监督,提出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促进完善制度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些年,我们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把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密切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注意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帮助改善管理、健全制度;同时加强对审计情况的综合研究,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2003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36万多篇,有17万多篇被批示和采用,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改进管理、完善领导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切实把握审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切入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审计机关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衡量审计监督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新途径,找准审计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切入点,更加有效地发挥好职能作用。
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抓手,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服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财税体制等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预算执行审计不仅涉及到财政预算,还涉及到政府管理。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坚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结合起来,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使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
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上述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促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推进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促进建立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断推进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审计机关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投入更多的力量,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效益审计,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积极开展资源与环境审计,加强与资源开发有关的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和重点流域(或区域)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调查。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关注质量效益,关注节能降耗,关注环境保护,通过揭露重大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揭示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的层面加强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减少公共资金的损失浪费和节省资源,促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审计调查,促进完善宏观管理和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制度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人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当前推动社会和谐和实现公平正义重要任务。审计机关应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国家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的审计调查和研究,注意发现和揭露制度不落实、不完善、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和干部管理实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约权力运行.对于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组织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同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
坚持完善审计公告制度,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本着稳步推进、逐步规范的原则,审计公告制度逐步建立起来。2003年以来,全国已向社会公告2900多项审计结果,对于促进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促进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力求做到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
加强审计机关建设,提高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切实增强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能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审计机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审计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关怀人,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努力造就一个有利于审计干部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每个人,建立起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团结和谐的关系。要把审计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提高审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要以提高依法审计能力为核心,贯彻人才发展战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培养多层次的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审计技能。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增强审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确保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权。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审计法,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准则,坚持依法审计,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公正透明的审计执法体制,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要严格控制审计质量,探索建立审计机关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严格依法处理处罚,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要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加强审计机关管理,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审计决策、财务管理和业务规范为核心的制度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民主公开。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强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自身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加强审计成本控制,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机关和节约型机关。(作者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
资料链接
ivbEddGqWOu9DAIjwyrEITGBWEFSmN8BfjQUsj2lpNo=
李金华:“直言不讳依旧是我的性格。”
李金华1998年出任审计署审计长,1999年,他向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年度审计报告被普遍认为是审计公开的第一步。这个报告一改过去谈问题时温和、笼统的措辞,对水利部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等问题点名道姓直接披露,他的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
2004年,7个中央部委被曝光,人们用“审计风暴”来形容该年度中计报告所带来的:中击波。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网友们给了李金华最大的支持,自从评选活动开通网络投票后,他的得票数一直位居榜首。
2006年,李金华又说了些什么呢?
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作为审计的重点
2006年2月6日,李金华在海南强调,要树立“民本审计观”理念,把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如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
查处重大违法问题经济犯罪须臾不可放松
2006年8月16日,李金华在谈到今后审计工作时指出,当前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相当严重,给国家资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影。向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政府审计机关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须臾不可放松。
审计要建立问责追究制 引进外部监督
2006年11月3日表示,今后审计要建立问责制和追究制,在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同时,审计署将来还要引进外部监督。
“直言不讳依旧是我的性格。”
2006年11月28日上午,李金华在广州中山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对《审计法》实施11年以来的工作谈了自己的体会。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直言不讳依旧是我的性格。”(资料整理 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