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地产视角看防“过热”防“通胀”

2007-12-29 00:00:00
人民论坛 2007年24期


  海内外舆论都敏锐地注意到,2007年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紧”、“抑价”、“节能减排”、“民生”等成了关键词,尤其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十多年来中国高层第一次作为年度目标和部署明确提出,2008年度的“经济发展基调”里有了格外不同的色彩。
  “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作好宏观调控工作”。
  我想,今年定下的这个基调,较之前几年,老百姓会更为关心。
  因为2007年,物价涨得狠了些,有些地方还过狠了些——影响民生了。
  又认真想想,说这样的题目,还是应当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一说涨价就想到方便面,就想到柴米油盐;真正的“过热”和“通胀”,根子还是在更大的“项目”、“工程”上,譬如说房地产。
  房价!地价!刚过去的这一两年,简直是“疯”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吹了气球似的一个劲儿地膨胀,翻了跟斗似的玩命地窜升。方便面涨了价,柴米油盐也涨了价,但是,第一,看清楚了,算明白了,那涨的真的是小头,和房地产涨价比起来,如同小巫见大巫;第二,方便面也好,柴米油盐也罢,有人去管,也有人管得住管得了,但“房地产”却牛了去了,恨不得“十二道金牌”,红头文件也发得不少,但房价地价仍如脱缰野马一般,刹也刹不住。
  房地产,是考察“过热”、“通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
  有人会说,说“过热”,是说政府投资项目之类,你扯什么房地产。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政府的项目、工程要管,要刹住“过热”,但是,房地产一样与一些地方政府有脱不开的干系!地不是地方政府卖的吗?现在报上说全国已售闲置土地多少多少,吓人一跳,但有些地方政府早先为什么拼命卖地l/t2+9aTbQ77C+pCxMgIfA==?为什么明知卖给了一些房地产商就会造成囤地、捂地、捂盘等弊端,还是不断地出手?说穿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搞土地GDP、房地产GDP!有的,甚至与房地产商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说句老实话,他们是将卖地这事儿当作“项目”、“工程”在做,他们的热度高得很。这不是“过热”是什么?如果反“过热”、防“过热”,把房地产这一大头闪过去,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说房地产热、房地价高会引起“通胀”,恐怕更不难理解。两三年前,一样的房,一样的地,价格摇身一变就涨两三倍甚至四五倍。
  问题更在于,这种“热”、“胀”,到头来,是肥了极少数房地产商人。这里有一笔账可以算的。即,如果是政府在赚钱,还好,赚的钱政府可以拿来用之于民,比如用于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上面;而如果是“热”来“胀”去,钱都落入房地产商腰包,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我国有多少商人像国外商人那样拿出大钱来回馈社会的?以后也许有,但目前凤毛麟角。换言之,亏就亏了、苦就苦了老百姓。像现在这样做房地产,一夜暴富,戕害人民群众利益,伤害民生,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严重的社会不公”!
  中国有句古话:打蛇要打头,擒贼先擒王。要“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就应关注房地产这样的大“热”、大“胀”而大伤民生的典型,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这样,重民生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老百姓才会心服口服,衷心拥戴。防“过热”、防“通胀”,不仅仅是管住方便面、植物油价格这么简单的事。不要抓住“蚂蚁”而放了“大象”。(作者系中国图书商报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