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催生和谐之美

2007-12-29 00:00:00夏振明
人民论坛 2007年24期


  
  走进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一排排绿树守护着宽敞干净的街道,一片片花草包围着一幢幢别墅式小楼,一个个农民公园雅静而优美,所有这一切都与农民幸福的笑容构成了一幅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巴公镇位于晋城市北20公里处,全镇共112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1300口人。春秋时期,因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此而得名,素有“太行第一镇”之称。
  近年来,巴公镇在成为晋城市第一个宽裕型小康镇之后,先后开通了科工贸大街、九七路、西环路、南环街,拓宽整修了巴原街、广场路,形成了五纵五横网格状街道布局,主干道路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建成了以农民公园、影剧院为主体的文化中心,生活住宅区基本形成。
  在硬件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巴公镇领导班子意识到,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巴公镇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下功夫,塑造新风尚,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巴公镇党委政府建起了图书馆和体育中心,村村建起了方便群众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设施。连续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街道、文明小区创建,好婆媳、好妯娌评选,十大优秀农民评选、百户文明户评选活动、十大人民公仆评选活动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巴公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东四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山耳东、巴公三村、南山、兴王庄、北板桥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镇县级以上文明村达到4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普及率达95%以上,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达80%。支持各村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老助残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派出所、村级自保、院户联防”为主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为群众创造安全稳定、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