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苏曼殊的初恋

2007-12-29 00:00:00江南杨柳
伴侣 2007年18期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千万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以其清颖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高绝俗之画、缠绵悱恻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创作的恋情小说《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以悯怅、感伤、忧郁之情细腻地叙述了一个个使人梦萦情牵的爱情故事,因而有人谓其开鸳鸯蝴蝶派之先河。他就是一代才子苏曼殊。
  苏曼殊是1884年在日本横滨出生的。当时其父在日本经商,纳日本下女而生曼殊。5岁那年,曼殊随父归国,返回故乡广东省香山县的一个小镇。该镇地处山坳,山下松竹遍植,苍翠横空,风景优美。故乡的童年生活虽然给曼殊带来了欢快、欣慰,然而由于其复杂的身世,则时常遭到乡邻和家族的歧视、白眼和冷语。童年的曼殊过早地感受了世态的炎凉,长期压抑的心理逐步形成他孤僻的个性。13岁那年,他即自投佛门,后因偷吃鸽肉,杀生犯戒,被逐出寺。15岁时,曼殊随表兄东渡日本寻母。次年,其养母河合仙带曼殊至他的出生地,距横滨不远的逗子樱山村。不料此举却发生了一件对曼殊以后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初恋。
  樱山村河合氏家面临小溪,小溪清流萦回,水光潋滟,景色宜人。曼殊在此享受天伦,心情怡然。距河合家一溪之隔住一菊子姑娘,颜似桃花,娇好可人。丽人居处与曼殊卧室望衡对字,遗憾的是近在咫尺却宛若天涯,日日相望却形同陌路。
  曼殊此时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对异性的渴求开始在心中萌动。他时常为邻里倩影所牵念,他热切地盼着爱情的降临,却又得不到一表情怀的机会。日复一日的精神折磨,使他变得焦躁不安,神志纷乱。忽有一目,一只信鸽落在曼殊窗前,鸽足用红线系有一纸,曼殊随即打开,竟是一片丹霞笺,上有菊子姑娘手书诗一首:
  “青阳启佳时,白日丽肠谷。新碧映郊垌,芳蕤缀林木。轻露养篁荣,和风送芳馥,,密叶结重荫,繁华绕四屋。万红皆专与,嗟我守茕独。故居久不归,庭草为谁绿。览物叹离群,何以慰心曲。”诗意温存,充满柔情。原来菊子姑娘也早为曼殊所吸引,苦干无法表达,遂以信鸽传情。曼殊为这意外的福音而欣喜若狂,他立刻作书为复。从此这对旷夫怨女,发展到眉波传心曲,诗词表爱慕,两人情书往返,殆无虚对。初恋的新鲜、甜蜜使曼殊长期激动不已,他由此感受到了人世间的乐趣和温暖,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一天,曼殊与菊子同时背着家人越过多摩川到若松町一带游玩。这天菊子秀发上用缎带打成的莲花结十分醒目,加上她那浓密的黑发柔软光滑,犹如一片黑色乌亮的瀑布,在曼殊眼里显得极其美丽,并深深牵动着他的心。恬静秀美的菊子姑娘紧紧依偎着曼殊,一股若隐若现的淡淡幽香从菊子身上溢出。曼殊拉着菊子的纤纤玉手,陶醉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周围是广阔宁静的大自然,绿色的农田,一条小溪连接着远方波光潋滟的湖面。他们驾起一叶扁舟,任其所向,漂向湖的深处,终于消失在荷花丛中。曼殊在芳香的袭扰下,不能自己,紧紧拥抱着菊子,忘情地在她红嫩的嘴唇上印下深深的吻。他激动、陶醉、恍若梦境……
  若松町留给曼殊的余温尚未散尽,菊子又约他黄昏后独舟至某处晤面,以再倾情愫。曼殊如约驾舟前往,至夜冷露侵骨,月黯无光,少顷又降大雨,曼殊浑身淋湿,加之寒风袭人,瑟缩颤抖。因终不见菊子身影而更加心灰意冷,扫兴而归。曼殊返家后立即写信指责菊子爽约,致他困待终宵。正巧此时,也在横滨谋生的曼殊的叔父悄然而至,见曼殊伏案作情书,认为有违封建礼教,败坏苏家门声,不禁愤怒填膺,加以惩戒。曼殊原来心情就不佳,又遭叔父谴责,更加闷闷不乐。偏巧这时信鸽又翩然而至,菊子在来信中解释了未能赴约的原因,在于被家人发觉而遭监视,身不由已,心怀歉疚,并约期后会。不幸此书又落曼殊叔父之手,犹如雪上加霜,叔叔更怒不可遏,倍加鞭挞。菊子闻讯后,为无情的现实所震惊、悲愤和绝望,她自知与曼殊的结合已不可能,遂蹈海殉情而死。顷刻之间,芳魂一缕,玉殒香消。曼殊大恸,痛不欲生,他的感情本来就很脆弱,初恋受挫后,终于万念俱灰,又一次出家,皈依佛陀。
  这次初恋,给曼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时常回忆起那段令他心旷神怡、温馨甜蜜的生活,菊子典雅娇玲的形象亦时常清晰地在眼前浮现。若干年后,曼殊重游若松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即兴赋诗: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以后曼殊又以他的这次初恋为素材,创作了他著名的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