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上)

2007-12-29 00:00:00萧灼基
中外企业家 2007年3期


  
  金融市场、金融政策问题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市场经济实际上是金融经济,金融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代表。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是由金融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市场经济运作是否规范也是由金融经济运作来决定的。如果金融秩序不规范,那么市场的秩序也就不规范。如果金融的秩序比较规范、素质比较高、运作比较正常,表明市场经济素质高,运作比较规范、比较完善,这个问题对构建市场经济框架,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都是十分重要的。
  
  1.货币的产生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商品经济的重要发展
  我们知道商品经济已经存在几千年,商品经济是在货币经济之前出现的,先有商品后有货币,马克思全部理论(经济学理论)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为什么呢?第一,从分析商品开始,才能够了解商品和货币的来源、历史背景,可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背景,因为商品是在货币以前出现的,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了商品就有了交换,交换形式不断发展,从简单的交换形式到扩大的交换形式,到一般交换形式到货币的交换形式,分析商品能够了解货币产生的背景。第二,资本主义社会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市场经济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现象,分析商品能够了解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三,商品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分析商品有助于马克思分析剩余价值规律的产生和运作,商品不仅是历史的起点,也是资本主义的起点。从分析商品开始,这样的方法,研究市场经济就要必须研究商品经济,研究商品经济必须研究货币经济,研究货币经济、研究金融对了解当前的市场运作和规律都有很大意义。
  那么,为什么货币产生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呢,因为有了货币整个社会经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三方面来说:第一,有了货币以后,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没有货币,就是物物交换,有了货币后可以不要物物交换。原来把粮食换成蔬菜,现在换成钱,使得交易范围扩大了。第二,交易的地域扩大了,在这里如果买不到东西,可以到别的地方买。第三,可以储藏、积累,可以有财富的积累。在物物交换的时候,换到的东西必须消费,而货币可以储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买东西,这样可能有财富积累效应,可以积累财富,可以不受商品物理的或者化学的属性的影响。比如蔬菜换成肉必须消费,换货币可以储藏。所以从这三方面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根本转变,突破了人们交换的时间、空间和财富的积累。如果没有货币的话,运用实物交换确实是难度很大。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很大部分是实物交换。当年农民没有钱,买一点小商品就必须用鸡蛋来换。现在农村里,大约30%左右交换没有通过商品交换。30%左右的收入没有用货币形态进行,大大影响了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而货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的一个根本的转变。
  
  货币经济还是商品经济的重大发展。货币出现以后,整个商品交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商品经济能够发展到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本来只是物物交换,货币出现以后,货币不仅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充当了储藏和支付作用,还有世界货币的作用,有了货币,整个人类的活动方便多了,顺畅多了。这种方便,这种顺畅促使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把原来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都不断克服了,所以说,也是商品经济的重大发展。现在想没有货币会怎么样?比方说有了手机,再没有手机是无法忍受的。现在有了货币再没有货币,信用卡都很难受,经济的发展会改变人们的观念,这就是货币出现以后对经济社会的改变。
  
  2.货币的作用和货币在社会经济中所作出的贡献
  货币出现以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这里再归纳几点。
  第一,从理论上讲商品决定货币,先有商品后有货币,但是在实际中间是货币决定商品。本来应该有了商品在商品基础上产生货币,但是整个经济在不断运动,商品货币不断换位,也可以看成货币决定商品,因为商品货币连续进行。实际上本来是生产决定消费,也可以叫消费决定生产,本来商品供给创造需求,也可以把需求放在第一位的,需求决定供给。道理很简单,必须要有货币来购买商品,这样才有实际购买力,有实际的需求,如果没有货币就不叫有实际需求,没有实际需求供给就不能进行,这种实际需求,这种货币需求是决定供给的要素。比如,买房子但是没有钱,要买房子是虚假需求不是实际需求,有货币需求才是实际需求。所以说,关键在于实际需求。不是商品决定货币,而是货币决定商品。买不起房子、车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货币需求、实际需求。农村消费水平低,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因为货币不够。
  第二,货币出现以后,可以作为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人们把货币作为追求的目的,过去人们把追求商品作为目的。货币出现后人们不是追求商品而是追求货币。为什么呢,现在是为了追求货币,有了货币就可以获得一切,把追求使用价值到追求货币,有了货币就可以满足一切基本的需要(一切有些过头了,有些需要是不能用货币满足的)。
  第三,有了货币以后就会出现货币崇拜,马克思把这个叫做“货币拜物教”。货币能够购买一切东西,人们认为货币万能,产生货币拜物教。这种货币拜物教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会蒙蔽人们的思想,引起人们的错觉。认为有了钱可以购买一切,有些人不顾一切贪图金钱。为了追求货币,这种拜物教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货币出现以后也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货币拜物教。
  第四,货币出现后财产转移方便了,加快了财产的转移,没有货币财产转移很困难,有了货币财产转移很方便。比如房子从西安转到北京很困难,有了货币以后就很方便。不仅财产转移非常方便,就是转移到国外也很方便。所以现在财产转移很方便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从积极方面来说,便于人们通过财产转移进行经营活动,但是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资风险和经济风险。所以说,货币经济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经济上甚至是观念上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应该正确看待货币。马克思说,世界上研究货币发神经病的比研究其他问题的人都多。“从来研究货币的人和货币关系很好,唯独我和货币关系不好。”这是第二个,交换超越地区部门的限制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突破一定的范围,说明货币出现后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际上都使人们思想、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3.货币资本的出现,从商品到货币到资本
  
  本来在第二个问题应该讲到资本出现,但是资本这个问题太重要。货币的出现给资本的出现创造条件。有了货币才有资本,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资本和货币的关系很密切。资本首先表现为一般现象的货币,有了货币才有资本,资本出现后货币的作用更大了,不仅可以买到一般商品,而且可以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不仅给资本家带来补偿价值而且还能带来剩余价值。第二,资本出现,货币从有限性转变为无限性,怎么无限性呢,资本出现后100元可以买到劳动力,劳动力能够创造更多价值,所以就无限了,可以不断创造价值,不断地创造比自身更多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值。第三,货币不仅转化为资本,而且资本可以不断产生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也就是说资本能够转化为积累,有了资本就有了积累,就有了资本的不断增值,这又不一样了。第四,资本出现以后,和资本派生出了许多资本的形式,比如银行资本、借贷资本、信用资本、保险资本、信托资本等等。资本出现以后,整个资本经营出现了很多的行业,可以包罗各种形式资本的行业。特别是借贷资本,同一种资本可以发挥两种资本作用。同一借贷资本可以发挥两次作用,一次是贷给银行家收取利息,一次是银行家贷给实业家,实业家在生产中产生利润。同一资本可以发挥两次资本的作用,使得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也叫财富效应,所以说,自从资本出现以后,货币的作用更大,货币的统治力量更强了。马克思引用一首诗,是莎士比亚的《雅典泰门》,专门来描绘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的作用的。第五,资本增大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积聚,一种是集中。每个资本都可以增大,一种是通过积聚来增大,一种是通过集中来增大。积聚就是通过本身的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使得资本增大了。还有一种资本的集中,通过股份制或者其他形式把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发行股票可以把别人财富转化为自己的资本。马克思注重资本的集中,认为资本积聚时间比较慢,资本集中比较快,短时间内可以集中大量资本。一个公司1个亿,通过发行股票2个亿,上市后市价总值10个亿,使得个别的资本增大了。有好多小企业一夜之间变成大企业,通过增发股票,通过市价变化使得个别资本迅速增大。现在很多人通过股票上市把私人公司变成社会公司。
  
  4.货币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货币从产生到消亡经历四个阶段:第一,货币产生的阶段。货币从萌芽到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商品的交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原来完全物物交换到完全货币交换,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结束。有些地方人们经济往来还是非货币化,货币从萌芽到产生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某些地方到现在实物交换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个阶段是很长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的经济阶段。
  第二阶段,货币经济普遍化的阶段,它已经不是萌芽状态,在社会上比较普遍化,现在的货币已经比较普遍化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已经普遍化,货币的普遍化有三个好处:第一,货币的普遍化能够促进商品的普遍流通,商品从生产到交换没有阻碍,可以从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流通,从两点到多点流通;第二,货币的普遍化使得竞争普遍化,使得市场交往普遍化,如果在使用价值里头很难做到普遍化,有了货币以后竞争就普遍化了;第三,规则普遍化,所以第二个阶段是普遍的。
  第三阶段,货币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生、普遍化而且是充分发展阶段,这个时候也有三个特点:一个是货币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不仅是经济生活而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基本上以货币来作为标志,不仅经济上促进商品的交换、供求关系的竞争发展、游戏规则的统一,而且已经渗入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文化不仅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精神产品,而且作为一种物质产品,范围更广大了。其次,货币的充分发展,也可以用货币来调节整个社会的行为,包括调节收入分配,调节人们的行为,通过货币来进行调节,就是税收,税收是货币。第三,在货币充分调节的时候,人们也会了解货币的风险,也会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调节、防范货币的风险,人们既要用货币来调节各方面的活动,又注意防范货币风险。
  第四个阶段,货币消亡,这个问题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当时社会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时候,商品就不需要用货币来计价了,“商品消亡论、货币消亡论”马克思过于理想化了,从现在来看货币还不会消亡。从现在来看不管是消费资料还是生产资料都是完全的商品,货币都是本质上的货币,不是形式上的货币。货币处于普遍化阶段,而不是萎缩的阶段。从现实来看不仅当代资本主义货币经济高度发展,而且现在社会主义货币经济也高度发达,所以所谓消亡,是马克思对社会前景的一种观念,从现在还没有看到消亡的必然性,也没有看到消亡将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