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常会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消极影响。有效化解心理应激的消极影响既要靠教师自身应对能力的增强,也要靠院校管理层面的热诚服务。
心理应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有效化解心理应激的消极影响,对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始终保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苦于钻研、愿为人梯的平和心态,是提高“传道、授业、解惑”能力和培养为人师表高尚师德的基本前提。当前,高校教师面对的既有社会层面的思想冲击,也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精神压力,应激源明显增多,应激强度增大。所以,解决好高校教师群体的心理应激,维护好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持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稳定,是当前高等院校管理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教师心理应激的形成
心理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和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生活情境、严重生活事件等紧张性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紧张状态。能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社会生活情境、生活事件等紧张性刺激物被称为心理应激源。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性应激源对心理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高校教师是一种工作负荷异常繁重、身心高度紧张的职业,职业的许多特点使他们经常处于心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