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从怀疑到感动
文/石兰芳(北京177中学校长)
自从我校加入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就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开始了亲密合作。在一次北师大召开的校长会上,教授们颇为隆重地送给我们电影光盘,并极力宣称这是很好的教育大片,可以在教师统一学习时间播放。
到底是什么样的片子呢?它适合老师看吗?而且居然还说要在业务学习时间播放?毕竟是来自西方的电影,社会和文化差异是必然的,会不会有负面影响?考虑再三后我决定,还是亲自先看看再说吧。
利用闲暇时间一口气将片子看完。真是没有想到,影片给我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我深深被影片的故事内容吸引了,被马修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感动了,仿佛领悟了教育的真谛。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国家、制度不同,但教育的内涵、意义及作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使学生进步、成长,让学生呈现出鲜活的生命个性。《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位落魄的音乐家,走进“放牛班”后,他对每一个问题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并用教师的专长挖掘并培养孩子们的特长,使孩子们从行为到内心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这位老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的执著,对学生倾注的关怀与爱心能够打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心。
调整了学习计划后,我们全校的教师共同欣赏了影片。在之后召开的教师座谈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直抒胸臆,不少人还动笔撰写了观后感,我能看到教师们的感动与感悟。这次活动让我也得到启示,教师的学习培训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打动人心,就会有收效。下面选择我校教师的几篇观后感以飨读者。
“池塘之底”也有阳光
文/张 晨
马修,这个落魄的音乐家,失业的代课老师,却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身上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用自己的方式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温暖了冷漠的学生,唤醒了明哲保身的同事,改变了囚笼般的学校。
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平凡、自然、真实。
在影片的开始阶段,最鲜明的一个印象就是学校里,大都是问题少年。平时印象中的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在这里完全被巅倒。所以,我想对于现实的学校教育我们不能抱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影片中校长始终认为:唯有通过严惩才可以维护纪律。但是仅以刑导之,并不能使学生知耻而后改之。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
素质教育很重要,马修的成功在于坚定执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靠音乐这种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涉及对问题学生如何教育。个人以为,青少年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有时精力过剩。音乐使学生有事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的感染。马修老师采用了合唱团的形式将大家集中了起来,每个学生在其中都有他的声部位置。如同一个机器一样,只有当每个部门正常工作的时候,一个整体才能有效地运转。
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仍然会渴求得到。
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寻求最优解决方法
文/卢玉娟
我也是一名教育者,但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总是感到头疼,不知如何是好。马修老师的一些做法的确让我佩服。
首先是他对问题学生的态度。影片开头就是学生给他下马威,把他的手提包抢走、偷走。还有原班主任因被学生伤害愤而辞职,管理员老麦的眼睛被伤害。他是在胆战心惊的情况下,走马上任。他偏不妥协,没有借助“惩戒”的老办法。相反,内心里一直充满着对学生的同情。
当他得知伤害老麦的肇事学生是在搞恶作剧(无意伤害),并且看到该生有畏惧悔改之意时,他没有依照惯例将学生交给校长,甚至没有透露名字,只是安排“捣蛋鬼”在课后照顾老麦。在老麦伤势加重时,他没有乘机“恐吓”,而是拥着“捣蛋鬼”,安抚他说会没事的……经过这一番柔和的调教,该生自然而然就转变了。
其次,马修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唱歪歌,虽然这歪歌是针对他的,但是并没有勃然大怒。(他从来没有勃然大怒过。)相反,却触发了他组建合唱团来激发学生的向善和向上心的灵感,以改变糟糕的纪律。
无意中他发现那个“天使面孔魔鬼心肠”的莫朗的美妙嗓音,于是开始发掘“驯服”他,让他担任独唱……孩子看到母亲和老师聊得高兴,给老师倒了一头的黑墨汁。马修却能从直觉感知到少年人的心思——怕别人夺去单身的母亲。后来,因为莫朗拒绝排练,马修采取孤立的措施,说“没有你我们照样行”,用刺激来压制他的骄傲。但他心里知道莫朗很喜欢唱,在表演当天,他用一个真挚的手势就唤起了呆立一旁的莫朗的歌声。那一刻,莫朗充满了被宽恕的喜悦和感激……
他最大的胜利是赢得那个孤儿。那个天天等待星期六等待父母亲来的孤儿自愿跟着他走。那是他用博大的爱换来的稚嫩的真爱。这个孩子功课几乎不懂,但马修从不嫌弃,甚至在校长考试时,暗自提醒他。在合唱团排练时,马修把他放在讲台上,让他递指挥棍等东西,偶尔还捏捏他的脸蛋(这细节充满了无限的温暖)。让他真切地活在集体中,让他觉得自己有用,让他走出孤独,变得兴致勃勃。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他必须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思维中来寻求解决办法。对待孩子要用爱心来感染他,而不是像我们有的教育者那样:把问题学生隔离出集体,不让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交流,甚至歧视他们。马修老师的言行,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爱的神奇力量。我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应像马修老师一样,想方设法地来改变孩子的错误,不是强迫他们接受,而是让他们真正知道是非。教育是神圣的,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你善于挖掘,总能找到他的闪光点。
播种春天在心灵
文/吴蕴竑
马修老师初来时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他是“池塘底”的孩子们耍弄的目标,被顽劣的孩子们谩骂、捉弄、偷窃……。然而,他对那些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依然充满温情。在同事的冷嘲热讽中,马修老师依然能摆脱种种阻力,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帮助孩子们由“魔鬼”重新做回“天使”。当那些孩子吟唱《黑夜》的时候,那有如天籁般的纯净的童声回荡在耳边,仿佛在告诉我们做教师的:其实,魔鬼与天使有时只是一步之遥,只有善良能唤起善良,只有真情能唤起真情,只有爱能唤起爱。爱可以让冰冻的心灵复苏,让周围的一切变得快乐、温暖。当那发自心底的快乐在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闪烁,当我们在自信的孩子们眼光中读到感激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心中充满了快乐和感激呢?教师应该有爱,应该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应该有博大而又宽容的心灵,去爱自己的学生,爱那些问题不断、让人烦恼的学生,给他们公正和公平,温情和温暖,让春天驻在每位学生心底,这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啊!
用我的心握你的手
文/朱爱丽
我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看完影片,我只是在日记本上轻轻写下了一句我喜爱的诗句:用我的心握你的手。
我为孩子们遇到这样的老师感到庆幸。马修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他为孩子们营造了一方纯净的音乐的天空,更是一方和谐的爱的家园。我想,孩子们本身就是天使,他们原本拥有无忧的笑脸无瑕的心。但是,由于家庭社会的种种原因,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长中的幼苗需要扶持需要灌溉,而不是被放弃。马修老师就像是一名园丁,他打心眼里接受、喜欢这些孩子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呵护着这些受了伤的天使。终于,天使拥有了飞翔的翅膀,皮埃尔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皮埃尔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源于马修老师给予他的爱。这就是一种拯救。将天使送上天堂的拯救。用我的心,握学生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