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

2007-12-29 00:00:00刘淑兰
中国教师 2007年4期


  一、日本中小学校的“通知表”是什么
  
  在日本,多数的中小学校每年都要填发“通知表”。所谓“通知表”就是指学校对在校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健康、性格、行为等方面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单。
  “通知表”的正式编创和使用源于1981年11月日本文部省的《小学校令》的第12条规定。其实,在这之前也有诸如记录学生入学和退学的学籍簿。
  由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对“通知表”的编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是否编制“通知表”,以及其名称、内容、填发、废止的裁量权在学校。所以,其名称、内容、格式也因校各异,多种多样,甚至也有一些学校不编制“通知表”。但若从编制使用“通知表”的中小学校的一般做法看,大多以具有教育行政法规效力的中小学校《指导要录》的要求为准则编制与填发,所以,一方面各校的“通知表”虽各有不同,但从主要内容和学生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是有诸多相同之处的。另一方面,“通知表”的内容、方法等也随《指导要录》的修订而有所改革。
  日本的学校和社会普遍认为“通知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具有多重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分析“通知表”的多元功能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角度入手。
  首先,对于家庭而言,“通知表”可以使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中的成绩、学习状况、健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获取子女发展情况及学校教育情况的需求日益增高,因为,学校的评价结果与子女的升学、择校相关,是子女选择未来的依据之一,是家庭利益的一个直接指向。
  其次,对学生本人而言,了解了学校的评价结果,可以确认自己的努力成果,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第三,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评价、记录、整理等活动可以使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寻找出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更适合的方法,改善和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对于学校而言,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上学的实情、优点及不足,还可以让家长了解、理解当前的教育观念、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及其变化,从而获取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协力。
  正因为“通知表”具有以上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所以学校和社会给予它的关注越来越多。
  
  二、教师眼中的理想“通知表”是什么样的?
  
  教师对“通知表”的看法、诉求对于“通知表”改进的重要性,是没有人置疑的。因为“通知表”与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直接联结,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判断,根据学校生活中学生的相关信息选择、收集而记入,并依此与学生、家长进行信息的交换的。
  继1975年、1993年的两次全国调查后,日本教育评价全国调查研究会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开展了战后的第三次中小学校的“通知表”的实施以及具体使用现状和修订问题的全国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计804所学校,为通过抽样确定的全国公立中小学校总数的2%,其中包括小学474所、中学210所(共计684所)和国立大学附属学校73所,文部科学省指定的教育评价研究开发学校47所。
  该次调查设计突出了两个要点:一是“通知表”所具有的多元功能及其实现;二是在通知表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强调教师“眼睛”的重要,因为与儿童、家长的信息交流是以教师的观察、了解、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的。所以,教师眼中的理想“通知表”是什么样的,就成为了调查的一个关注点。
  通过统计、归纳整理被试教师对问卷中的“你认为理想的通知表是什么样的?”这一开放问题的答案,此问题得到了回答。为了使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内容与方式等相似答案结构化,答案的观点看法更清晰,更易把握,调查者将答案具体归纳为八个范畴和57个内容要素。即:
  A对儿童。包括:01是儿童接纳的;02是儿童获得后高兴的;03是儿童容易懂的;04是能激发儿童意欲的;05是紧连儿童的学力提高的;06是能引发儿童潜能的;07是能肯定(赏识)儿童个性与长处的;08有儿童的自我评价;09有儿童的自我理解;10记录儿童成长的历程;11肯定儿童的努力;12能成为儿童的激励;13客观记录儿童的问题点;14以儿童为中心;15对于儿童的优点和问题点能再确认。
  B对家庭。包括:01是学校、家庭、儿童三者进行信息交流的场;02是学校向家庭传送相关信息的载体;03是学校和家庭交换信息的渠道;04能将儿童的活动等的样子鲜活地传递过来;05是家长容易看懂的;06能传达教育活动全貌;07能传递儿童的情思;08能传达指导的目的;09能反映儿童监护者的要求希望。
  C对学习。包括:01有助于儿童的学习;02儿童学习的记录;03能看到儿童发展的程度;04有助于学习的反思;05能明示学习的课题与方向;06能作为指导手册;07能反映日常学习的情况。
  D对教师。包括:01教师价值观的形成与转换;02便于教师填写;03能活化教师今后的指导工作;04与儿童共有;05有利于把握儿童的情况。
  E对学校。包括:01有助于学校的改善;02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创建;03能促进家庭向学校传递有关信息。
  F指关于评价的性质。01体现评价的客观性;02评价内容比较具体;03重视过程评价的功能;04重视评价的公正;05注意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结合;06能经常反馈评价结果的方法;07突出评价的必要性而不是流于形式;08评价要素的内容与标准明确;09有分析性评价。
  G通知表的形式。01是任何时候都能看的;02能看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03有如何阅读通知表的说明;04发送的时间跨度适当;05是一眼就可以看明白的;06影片的形式等。
  H其他。01有温情的;02是多视角的;03能应答每一个人等。
  日本学者对解读以上内容作了如下提示:
  首先,必须基于一个理性的认识,那就是“世界上的事物没有完美的”,上表所描述的“通知表”也不能说是理想的,它只是反映出使其“更好”的一种改善志向,是对现用“通知表”需要改进点的一些思考。
  其次,抓住重点,抽出最有意义的部分,即能反映改进方向的观点给予探讨。列举如下:
  站在儿童的立场,从支援儿童学习与促进儿童自我认识的视点去分析“通知表”,是很多教师主张的。首先,教师们强调(A04)要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要能成为对学生的激励(A12),反思现在的“通知表”与学生学习意欲的关联,希望学生看了“通知表”后能再唤起学习的需求。为此,“儿童接纳、儿童容易看明白”是“通知表”的必要条件。其次,教师们认为对儿童仅仅夸奖表扬是非常不够的,必须要对儿童的问题如实记录(A13),要通过通知表对儿童的优点、问题再确认(A15)。第三,教师们认为“通知表”是否能促进儿童的自我评价(A08)和自我理解(A09)是极其重要的视点。因为“通知表”是使儿童看清、把握自我状况的一个工具,所以希望在这个意义上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站在家庭的立场,无疑“通知表”具有的与家庭联络的功能是重要的。但教师们对此点理想的思考,是如B01所指出的那样,对于家庭而言不仅是通知,更是学校、家庭、儿童三者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期待如B03所表述的,家庭也向学校传递有关信息,使“通知表”成为双向的信息交换媒介。关于学校中的教育评价,学校向家庭进行说明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一认识,学校至今已创设了种种说明机会,但是,通过这些说明,是否已经向家庭较好地传达了学校的意图,还远不敢讲,所以很多教师强调了(B05)“通知表”的评价不仅要儿童容易看懂,儿童的家长也要一看就明白。
  
  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通知表”如何能够具体的发挥其促进、支援儿童学习的作用,是“通知表”功能实现的重点。教师们认为理想的实现方式可以是:①C03(能看到儿童发展的程度),使“通知表”成为学生了解自己学科学习发展程度(以学科学习目标为基准的到达程度)的工具。②C02(儿童学习的记录)或C07(能反映日常学习的情况),使“通知表”成为儿童日常学习的记录,这记录本身对儿童学习就具有明显的意义。③能促使儿童自主进行学习的回顾反思。④可以成为儿童今后学习方向的引导手册。但以往的“通知表”,没有能发挥出激活儿童自主的学习活动的效力。就是说学生看了“通知表”知道了自己的理科课程成绩比其他学科的差,可能会产生“下学期努力吧”的想法。但是不知道要在哪些地方下工夫。因为“通知表”上只有笼统的分数或等级表示,没有稍微具体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