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培养

2007-12-29 00:00:00
中国教师 2007年4期


  民族的语言就是该民族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结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当前语文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汉字的个性,凸现民族内涵
  
  民族性是母语的共同特点,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梁衡先生曾阐述:“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自立,是因为它由许多自身个体的东西组合,凝聚成了一个牢固的整体。如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经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民族语言。这些都已成了民族生命的一部分。语言文字在这个组合中,对外是屏障,对内是血液,是黏合剂。”又说:“语言文字是工具,但这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已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了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具个性、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仅其语音、语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具有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