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报告解读长寿

2007-12-29 00:00:00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7年27期


  热点关注
  5月18日,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的日内瓦公布了《200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圣马力诺男性最长寿,平均寿命为80岁,而塞拉利昂男性仅为37岁”,“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2030年,将有四大疾病成为全球主要‘杀手’”。
  
  寿命≠生活质量
  
  在这份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人均寿命排名。其中,欧洲小国圣马力诺男性平均寿命最高,为80岁,其后为澳大利亚、冰岛等。日本女性最长寿,平均寿命达86岁,紧随其后的摩纳哥等30多个国家女性平均寿命为85岁。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1岁和74岁。而平均寿命最短的要数非洲塞拉利昂男性及斯威士兰女性,均为37岁。世卫组织官员克洛迪·加西亚博士表示,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饮食习惯。
  与以往报告不同的是,此次世卫组织除统计寿命数字(表示生存时间的长短)外,还列出了健康年龄(能健康生活的平均年数)。加西亚称,这一数字是由人均寿命演变过程中的死亡率曲线决定的。在这一项中,中国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3岁和65岁,不仅远低于位居榜首的日本(男72岁/女78岁),也不及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指出,寿命数字只是单一的衡量指标,表示生存时间长短;健康数字则是指一个人得大病的时间,它能真正显示出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等。从得病到死亡这期间,人的工作、生活质量都很低。从这个角度讲,真正关乎生命质量的是健康年龄,而非纯粹的寿命。
  
  四大疾病威胁人类
  
  除评估人们的寿命和健康现状外,世卫组织还给到2030年致死率最高的四大“杀手”定了罪,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艾滋病、脑血管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炎。此外,香烟也是不可小觑的“敌人”。
  另据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5月8日公布的《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前四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和世卫组织的报告出现惊人一致外,恶性肿瘤第一次在城市和乡村“荣登榜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认为,短时间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会出现什么逆转。这和环境污染、职业危害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必须从小事做起,规律生活。
  至于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高发,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主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虽然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老百姓脑中的弦还不紧。戒烟力度不够、防范传染性病意识淡漠……而且照目前的趋势看,位居前列的疾病会继续高昂它们的头颅,傲视群雄。”
  “健康是文明程度的表现,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人们也越关注健康;人们越关注健康,就越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对报告中的结论,洪昭光解释说。而我国健康水平之所以和发达国家存有差距,洪昭光和李建民都认为,“罪魁祸首”如下:
  饮食结构不合理。尽管西方传统饮食“高热高脂”,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人逐渐改变了饮食结构,营养摄入比较均衡;而在中国,特别是现在进入老龄化的这代人,由于年轻时生活条件差,影响了身体发育,成年后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却很不合理,从而引发了多种疾病。
  社会压力大。“心理平衡”是健康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容易因心理问题导致躯体疾病。其实,只要让自己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中,患慢性病的几率就能减半。
  闲暇时间生活不规律。这主要是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
  
  长寿者的“养生经”
  
  谈到长寿原因,日本很多90多岁的老人认为,米饭、酱汤、鱼类,再加上日本人每餐必有的蔬菜,使得营养和热量摄入都是最合理的。据记者观察,除合理饮食外,日本人几乎每天都会泡澡,这样能减少细菌感染,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即便80岁以上的老人看上去也是精神焕发的。
  作为此次大会东道主的瑞士,其男女平均寿命同样居世界前列。究其原因,竟和瑞士人爱吃奶酪有关。奶酪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和蛋白质等,能提高抵抗力,还能保护视力,增进新陈代谢。此外,欧洲国家普遍抵制美式快餐,认为快餐容易导致肥胖和营养不良。日内瓦曾有6家美式比萨饼店,但在2005年全部倒闭,仅有的一两家肯德基也已销声匿迹。
  除饮食外,瑞士人还热衷户外活动——冬天滑)、夏天登山。许多瑞士家庭不买电视机,而将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用于运动。
  尽管澳大利亚人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但他们天性乐观,平均寿命跻身前三名。正如该国百岁寿星洛基特在谈到长寿秘诀时所说,“保持乐观,不要忧虑”。
  据《大众民生报》
  编辑 / 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