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痔疮过招

2007-12-29 00:00:00侯茂兰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7年27期


  痔疮,是最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据统计资料表明,久坐、久站及久蹲者的发病率为75%左右,而经常变换体位者的发病率却不到其一半。
  单足站立 肛肠病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跛足的人患痔疮的极少。他们认为,跛足者走路时的特殊姿势,臀部与下腹部肌肉的一张一弛,就能促进肛门直肠周围的血液循环,对减轻痔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专家们提倡人们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单足站立,站累了换另一只脚,用以防治痔疮。
  俯身爬行 医学专家们发现,四肢爬行的动物从不生痔疮。这是因为爬行动物的肛门、直肠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静脉血回流畅通无阻,故不会发生痔疮。他们主张痔疮患者每天早晚各爬行150米,在15分钟内爬完。不长的一段时间后,痔疮可望减轻。如坚持下去,则可痊愈。
  按摩尾骨 每晚入睡前与清晨起床前,盘腿坐于床上,裤子脱下垫在臀部下面,并拢右手的食指与中指上下交替地按摩尾骨及其周围肌肉。用力要适度,以皮肤有灼热感为宜,每次50~100下。中医经络学说称尾肌下方为“长强(”,按摩此处可以促进肛门直肠部位的气血运转,从而起到防治痔疮的效果。
  古称“撮谷道”是传统养生方法之一。肛门肌肉群用力收缩时,可起到挤压作用,能加速静脉血的回流,从而使痔疮的症状逐渐减轻,不再发作,最终萎缩乃至全部消失。方法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可锻炼。即吸气时用力向上提缩肛门,呼气时慢慢放松,如此为一次。每天进行2~3遍,每遍20~30次。
  双脚踮立据测定,走动时双侧小腿肌肉收缩,每次挤压上回的静脉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搏动所排出的血量,故双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痔疮患者每天早晚或工作休息之时,可有意识地做踮脚运动。即双脚并拢着地,用力踮起脚跟,然后落下,重复几十次,以加速下部静脉血的回流,使痔疮症状减轻,乃至消失。
  据《卫生与生活报》(刘谊人荐)
  编辑 / 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