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由于依附权势的习性和整个社会处于无思想的真空状态及作为边缘人的特质,走上了汉奸这条不归之路。知识分子走上汉奸之路不仅有文化方面的原因,而且是特定社会的产物。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知识分子 汉奸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4-0173-05
在抗战时期汉奸的研究领域,汪朝光的《抗战时期伪政权高级官员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注:《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具体分析了主要汉奸群体的认知和构成情况。透过汪文,我们会导引出这样一个结论:抗战时期主要汉奸大多数都接受过一定层次的教育。为什么这些人会走上汉奸之路?本文就此问题作出一定的论述。
(一)
根据国民政府1945年11月23日颁布的《处理汉奸案件案例》的规定:“对于左列人员,视为汉奸,应厉行检举:(一)曾任伪组织简任职以上公务员,或荐任职之机关首长者。(汪伪政府官员分为选任、特任、简任、荐任、委任五级)(二)曾任伪组织特务工作者。(三)曾任前两款以外之伪组织文武职公务员,凭借敌伪势力,侵害他人,经告诉或告发者。(四)曾在敌人之军事、政治、特务或其它机关工作者。(五)曾任伪组织所属专科以上学校之校长或重要职务者。(六)曾任伪组织所属金融或实业机关首长或重要职务者。(七)曾在伪组织管辖范围内,任报馆、通讯社、杂志社、书局、出版社社长、编辑、主笔或经理,为敌伪宣传者。(八)曾在伪组织管辖范围内,主持电影制片、广播台、文化团体,为敌伪宣传者。(九)曾在伪组织新民会、协和会、伪参政会议类似机关参与重要工作者。(十)敌伪管辖范围内之文化、金融、实业、自由职业、自治或社会团体人员,凭借敌伪势力,侵害他人,经告诉或告发者。”(注:《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九一四号。我们不难得出这些公务员、伪组织官吏、高等学校的领导人员、伪金融机关、新闻机关和传媒机关的官吏和办事者及新民会、参政会的工作人员中知识分子占有一定的比例。因为这些行政部门和金融、媒体机关的职责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的人才能胜任。我们还可以从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厅的主要组织成员看出,详见下表(注:南开大学历史系唐山档案馆合编:《冀东日伪政权》,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57-58页。)。
由上可见这些官吏都受过一定教育,属于知识人群。这间接反映了知识分子充当汉奸的社会现实。根据汉奸的知识背景,走上汉奸之路的知识分子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北洋政府的余孽,一部分曾是留日的学生,一部分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下面从知识分子的特质和社会变迁,就部分知识分子走上汉奸之路的成因作一简单的分析。
(二)
首先,知识分子对权势的依附性是知识分子充当汉奸的根本原因。知识分子的特质,按照卡尔•曼海姆的“自由漂游”理论,是“没有或几乎没有根的阶层,对这个阶层来说,任何阶级或等级地位都不能明白无误地横加在它身上。”“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不附属于任何社会阶级的。”(注:Man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