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多边的层次探讨最近几年东盟对华政策的演变、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当前东盟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全面接触、充分利用、加强制衡。今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逐步强盛,东盟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但是,这种对华友好政策,绝对不是一边倒,而是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关键词]东盟对华政策全面接触
中图分类号:D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055-05
近年来东盟对华政策的调整
从冷战结束至今,东盟对华政策的调整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正常化的阶段(从1990年至1997年金融危机以前)。在这个阶段,东盟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经济贸易关系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东盟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在华投资热情不断高涨。尤其是新加坡,该国政府和商人从90年代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捕捉到巨大的商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对华投资热潮,到90年代中期,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外国投资国。在政治方面,东盟也采取主动行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90年印尼恢复了与中国中断了长达20多年的外交关系,随后,新加坡于1991年与中国正式建交。至此,东盟所有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92年,中国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多边关系开始起步。在这个阶段,东盟各成员国,尤其是原来一些坚决反共的国家,对华的敌意正在逐步减少,但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还持观望态度,有些国家甚至还存在严重的冷战思维,仍然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威胁,但从总的方面看,东盟正在向中国不断地释放善意,并且希望中国在今后的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全面提升和发展的阶段(从1997年金融危机至今)。1997年首先在泰国爆发接着席卷整个东南亚和东亚的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向东南亚邻国伸出友谊之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邻国们克服困难,患难之中见真情,东盟各国从中看到了中国的真诚和善意。此外,中国经济快速列车从90年代中期开始提速,并且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使东盟各国刮目相看,它们意识到,中国正在崛起,东盟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都必须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通过双方的努力,东盟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关系全面提升,东盟与中国主动建立了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的调整是建立在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的。东盟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东盟对华政策也随着做出重大调整,变被动地适应中国为主动地与之合作,把中国纳入本地区的各种机制之内,要求中国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东盟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
可以将21世纪初东盟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全面接触、充分利用、加强制衡。
1.全面接触
全面接触包括多边层面的全面接触与双边层面的全面接触。在多边的层面,东盟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对话伙伴关系,接纳中国为《东南亚友好条约》成员和签署《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与中国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多边层面的接触渠道还包括一年一次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外交部长会议以及其他部长级的高官会议。通过这些多边层面的接触,东盟对中国的误解和敌意逐步化解,信任程度不断提升,对话与合作取代了以前的互相猜疑,逐渐营造了一种和睦、信任、理解和合作的气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和建立,可以说是这种全面接触的一个重要成果。在安全领域,通过多边层面的接触,也建立了各种信任措施,双方于2004VdVQhcaa28M+X6MIcN36GHfuIItdFJpUYYYtleSuEU=2年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和《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是这方面的最重要收获。在双边的层面,东盟各成员国与中国接触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别,一般而言,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与中国建立了全面的接触,不断加强与中国各个领域的合作;新加坡、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则有所保留。以新加坡为例,其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建立了全面的接触,但在安全领域则继续加强与美国的合作,试图借重美国的力量以确保其安全。再看菲律宾,2005年年中,胡锦涛主席访问菲律宾时,阿罗约总统称菲中关系的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但是,在另一方面,菲律宾又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菲律宾也是犹豫不决,甚至是进一步,退两步。
2.充分利用
如果说,东盟各成员国在中国问题上的某些领域曾经达成共识的话,那就是利用中国,赶搭中国经济快车,利用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重新振兴东南亚,在这个问题上,东盟各成员国是高度一致的。当然,各国在如何利用中国这个问题上也是存在差别的,对于那些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他们更多地考虑如何抢占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如何在东亚正在变动的新的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在与中国的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新马泰三国经济的起飞和繁荣主要是依靠出口导向型工业,金融危机之后,这三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欧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甚嚣尘上,于是,三国均把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能否在中国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是关系到三国经济今后能否继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因此,三国今后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利用中国,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至于那些工业化、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它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得到各种照顾,包括各种援助和贷款,帮助修建各种基础设施等,这些国家还希望中国增加对东南亚的投资,为它们恢复和振兴经济助一臂之力。
3.加强制衡
在加强接触与充分利用的同时,东盟也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邻邦,在本地区的影响与存在正在不断提升,东盟各成员都是小国和弱国,它们当然不愿意看到单独由一个中国来主宰本地区的事务,它们希望借助其他大国的力量制约中国,使中国变得不那么咄咄逼人,不那样锋芒毕露。曾经有一位东盟学者这样形容东盟对中国的担心:中国就像一头大象,而东盟就像是一个瓷器店,如果有一天大象失去控制,跑到瓷器店乱踩一气,那东盟就要遭殃了。因此,必须制衡中国。
东盟对中国的制衡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手段或叫工具。一是将中国纳入现有的国际制度框架之内,利用现有的国际机制约束中国。东盟鼓励中国加入各种地区合作的安排,试图通过这些安排,逐步减少其对现有的机制的抵触情绪,逐步融入地区合作的大家庭,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其他大国的影响与存在,制约中国。东盟各成员国都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但由于各成员国历史、地缘和文化的差别,对大国平衡战略又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对象,各国在联合那些大国以制衡中国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我们可以借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如下一段话对东盟国家目前的对华政策作一个基本的概括。2005年10月下旬,李显龙访华期间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题为“中国在新亚洲的和平发展”的演讲,他说:“中国的崛起是当代最重大的事件。世界各国要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新局面,是一大挑战。……虽然东南亚不是单一的大国,但是东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亚洲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正积极、有条理地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东盟国家很乐意跟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