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 CI),统计并分析了我国学者及其论著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与影响力。
[关键词] 国际政治 论著 评价 CSSCI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104-09
引言
学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其学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 成果被他人重视、认可和引用的情况。一般说来,学者的成果发表得越多、被他人引用得越 多,就越能说明他在学术领域产生的影响。我们通过CSSCI[1]对学者所发表的论文 及其成果 被引两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每个学者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显示其学术研究 的创新度与影响力,反映他们所提出的观点、概念、方法或范式引起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程 度。另外,我们还对国际政治领域被引最多的图书进行了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以 及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学者研究状况分析
对学者发文及其被引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作者规模和作者的研究形式,通过统计数据并与其他学科比较,认识研究现状的特点,并尽可能地找出本学科 的学者研究特点和存在不足,以改进我们的研究。
1.学者发文统计分析
通过对国际政治学学者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规 模。为了对我国国际政治学者规模有一个大致了解,表1给出了2001—2005年在CSSCI的来源 期刊[2]上发文的学者总数。
从表1我们得知,CSSCI国际政治学领域就发文学者数量(不合并同姓名者)来看,从2001— 2005五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增了707名,五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9.05%。同时,学者个 数 (合并同名学者)2000年为1319人,2005年为1734人,增加了415人,增幅为3 1.5%。被引 学者数的增长更加明显,从5037人增加到10120人,增加了5083人,五年间的 平均增长率约1 9.06%,增幅高达100%。作者及其发文被引的数量双双增加,说明国际政治研究的 队伍不断扩大,发文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就增长率而言,后者还超过前者,即 “质”的提升超过“量”的扩张。学术队伍的扩大和研究成果的增多,是我国国际政治学科 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2.学者合作研究分析
通过对国际政治学学者合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 要研究形式和合作趋势。表2给出了政治学学者合著情况的统计。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政治合作研究的比例低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水平[3 ]。2 001—2005年国际政治论文学者合著比例平均为15.43%,2000年是11.19%,2005年为19 .21 %,大约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这两项数据低于我国同时期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合著比例(2 000—2004五年平均26.9%,2004年29.9%)[4]。在2001—2005年1316篇合作 的国际政治论文 中,两人合作的有1101篇,占83.7%;3人合作的有116篇,占8.8%,4人及4人以上 合作的9 9篇,占7.5%。也就是说,两人合作仍然是国际政治学合作研究的主要形式,大约占合作 文章的八成多。
合作论文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近年来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参 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并合作撰写和发表论文的比例增加;二是国家加大了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 力度,特别是重大项目,往往由知名学者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研究,研究的组织性、合作性 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增强。
国际政治研究的合作度仍然有待提高。相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合 作度是很低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指出,中国科技论文 的合著比例已经超过了80%,并且还在逐年增加。而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合著比例却为15.43 % ,且以两人合作撰写论文为主。这部分反映了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团队协作和团队建设较为 薄弱,从而反映出学科建设的某种不足。但是,随着国际政治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和互 动,我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合作力度将不断增加,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攻关的比例有望得 到提高。例如,2005年合作比例较前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涨幅达2.59%。
学者的学术影响分析
国际政治学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可以根据他们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前者通过量的指标,说明了学者对某一学科的学术贡献;后者则通过某一研究者使用的概 念、方法或研究的发现为其他研究者引用或利用的情况,来反映其产生的学术影响,体现我 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创造性,并部分地表明我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
1.学者发文统计分析
根据2001—2005年间学者发文情况,表3给出了该时期发文数量最多的前42位作者。表中排 序按这些学者五年发文的总量多少排序。必须说明的是,表中的数字不是每一个学者5年的 全部发文数量,而仅仅是每一个学者发表的国际政治学论文的数量。
我们对表3中的42位学者进行了查询和统计,大部分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享有盛名,有7 8%以上为教授和研究员,其余人员也基本是博士或优秀的青年学者。从作者机构来看,这42 位学者中,20人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外的专门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作者11 人,党校系统的作者4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7人。
从进入表中学者所在的机构分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有8人进入,位列第一;中国社 会科学院各研究所有6人进入,位列第二;高校系统中,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分别有5人 、4人进入。也就是说,从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所在机构来说,大部分发文量较多的作者都是 来自高等院校和各种研究机构。对列入表中的42位学者的学术领域分析,非常明显的是,相 当 部分学者的研究方向是大国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大国研究(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 、国际热点问题,如时殷弘、朱锋、刘建飞、秦亚青、王逸舟、马加力、王子昌、高祖贵、 贺文萍等。
2.学者被引统计分析
一个学者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发文的数量,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其论著被引用的数量。表4给 出了被国际政治学论著引用超过40篇次的学者。
表4显示了被引次数超过40篇次所有64位作者,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外领导人7人 ,译者8人,政治学家2人,机构2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共19 人,占29.68%,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国外学者的中文译作,对中国国际政治 研 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另外的45位学者中,当代中国学者25人,占39.06%。其中高等院 校 的学者15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7人,另外3人分别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文化研 究所等。五年来被引次数超过100篇次的有王逸舟、秦亚青、时殷弘、倪世雄、阎学通、苏 长和六位学者,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同时也是关注中美关系、国际政 治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战略研究的学者。当代中国学者的平均被引次数为76篇次。在被 引次数最多的45人中,外国学者20人,占31.25%。其中美国学者18人,英国学者2人,外国 学者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07篇次。这些都说明我国国际政治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 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们在表4中可以发现很多非常熟悉的名字,如王逸舟、时殷弘、俞可平、阎学通、倪世雄 、王辑思等等,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在国际政治学界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 国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表4中的部分人是著作的译者而不是作者,如周琪、顾淑馨、胡少华等。 这一方面说明了译著在中国政治学界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政治学研究中还存在一 些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情形,一些学者在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时没有按照标准的学术规范给出 全部的信息,包括作者、译者、书名(或文章名和刊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以至于在统计中只能以译者作为统计对象。
排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外领导人、政治学家、外国学者和译者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对中国学者进行分析。首先从年龄结构来看,这些学者大部分是中青年学者,这在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学的活力和富有希望的未来。其次,从这些学者所在的机构来看 ,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最多,这说明这两个机构在中国政治学界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此外,还有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和中共中央编 译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党政研究机构。第三,从研究领域来说,这些学者中的大部分 从事的是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关系、大国研究和全球化研究。
比较表3和表4,发现有学者在两个表中同时出现。这说明他们的研究成果无论在发文量和还 是被引量两方面都在该领域都有显著影响,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高校的王逸 舟、时殷弘、秦亚青、曹云华、冯绍雷、李少军、庞中英。
国际政治著作学术影响分析
要全面了解国际政治学的发展状况,还有一个重要的考察途径,即对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具有 重要学术影响的论著进行统计分析,这方面的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不同学 者、机构、期刊和出版社在政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还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普遍关注的我国 国际政治学研究主题。
我国政治学的论文对图书的引用相对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偏多,在政治学论文引用的各类 文献中居于首位的是图书,被引量是期刊论文的三倍多,若加上另一种图书形式(汇编文献 )则图书占全部参考文献的近70%,高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将占全部参考文献的平均比 例(67%)[5]。因此我们给出了在国际政治学研究论文中被引次数超过20次的66本 书(详见 表5)。由于国际政治研究的论文相对较专,因此论文的引用次数普遍不高,很难分辨出相 互间的影响差别,所以我们没有对被引论文进行统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表5的著作进行分析。
首先,表中包含了9本中外政治领袖文集,总被引次数1024篇次,占26.9%。这说明在 中国, 国际政治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指导。这65本著作中有24本与2000—2004年被政 治学论文引用排在前的63种图书重合。在本表中排在前面的20本图书中有17本也排在2000— 2004年政治学论文引用50次以上的图书之中[5]。
其次,表中也包含了相当数量的译著,这与该学科的性质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说明我国国际 政治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大量借鉴外国研究成果的学科。译著数量多达40本,总被引次 数为1924次,占50.5%。其中位居前列的包括《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大棋局》、《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大外交》等。这些译著基本 可以被归入到两种类型中,一类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著作,如《大棋局》、《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大外交》和普法尔茨格拉夫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等, 它们对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影响最大,其中又以国际关系理论类的译著影响尤大;另一类大 多是政治学领域内众人皆知的经典著作,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塞缪尔•亨延顿的《第 三波》、加里埃尔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等等,这些经典著作对国际政治学 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些译著的国别来看,美国27本,且被引总次数1628篇次 ,占 译著被引量的83.8%。不难看出,我国国际政治的研究多借鉴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受他们 的影响较大。另外,英国6本,法国2本,德国、日本、俄罗斯和新加坡各1本。
第三,当代中国学者的著作有16本,涉及国际政治学研究的诸多方面。但被引总次数偏少, 为646篇次,占16.9%,说明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对影响力较弱。其中被引次数近百次的 分 别是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和复旦大学倪世雄等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 理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逸舟学者有三本论 著的被引次数超过30篇次。
最后,从出版社分析,65本著作涉及28家出版社,其中在国际政治研究最具影响的是世界知 识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这两家各有12部、10部著作在2001—2005年被国际政治学论文 引 用超过20次,还有一些出版社也对政治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浙江人民出版社,他们各有3部出版著作在200 1—2005年被国际政治学论文引用超过20次。但必须 指出的是,这些出版社的被引图书,大 都也是译著。
结 束 语
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衡量学者的学术影响是有效的。CSSCI和“ 同行评估”相辅相成,可以比较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6]。本 文基于CSS CI 2001—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合作研究形式、学者影响及论著影响进行 了分析,发现了这一领域自身的诸多特点。
注释:
[1]邹志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研制、意义与功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