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明显,同比涨幅逐月扩大。从后期走势来看,环比价格可能趋稳回落,总体价格水平仍保持高位运行。
一、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累计上涨4.1%,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其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1.9个百分点,新涨价2.2个百分点。从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涨幅逐月扩大,1、2月份分别上涨2.2%、2.7%,从3月份开始连续七个月超过3.0%,8月份为6.5%,为近10年来的新高点。
(一)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前三季度,食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0.6%,涨幅比上年同期扩大8.8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3.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肉禽及制品、鲜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3%、29.1%和26.2%,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4、35.4和36.2个百分点,分别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0.2、2.1和0.2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业消费品类价格有升有降
前三季度,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累计上涨2.0%,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0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同比累计下降0.3%,降幅比去年同期减小0.5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累计分别下降0.7%、1.2%,降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扩大0.5、1.0个百分点。
(三)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有所减小
前三季度,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1.7%,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年同期减少约0.05个百分点。在服务价格中,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前三季度累计上涨4.1%,但比上年同期减少0.6个百分点。
(四)农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前三季度,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3.9%、4.7%,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8个百分点。
此外,流通环节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保持明显上涨态势,9月份比年初上涨1.92%,前三季度同比累计上涨3.56%,涨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04个百分点。
二、四季度价格走势预测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8次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政策措施,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长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近期国家多次调整进出口商品贸易政策,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以及实行配额管理等,使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加快,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另外,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未发生变化。据商务部对2007年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486种,占81.0%,供过于求的商品109种,占18.2%,供应偏紧的商品仅有5种,占0.8%。此外,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有利于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对国内产品价格上涨也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是,从目前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四季度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
(一)经济、投资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从年初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长变化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尽管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从消费增长变化来看,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带动社会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3.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4.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3—9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3%、15.5%、15.9%、16.0、16.4%、17.1%和17.0%,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继续对国内市场构成较大压力
1—9月份,国际市场粮食现货、期货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5.6%、36.7%。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报告预计,2007/08年度世界谷物产量为20.72亿吨,比上年度增长4.07%;消费量为20.94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35%;当年谷物总产量低于消费量,产需缺口达2200万吨;期末库存量为3.13亿吨,比上年度下降6.38%。国际市场小麦、大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供需偏紧,四季度价格仍可能保持上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压力较大。
近几个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11月1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盘中创下每桶96.24美元的历史新高。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造成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近日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上调500元。同时,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钢材、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也呈较大幅度上涨态势,前三季度价格同比累计分别上涨15.2%、8.6%和17.0%。受近几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美元贬值及冬季用油高峰等因素影响,预计四季度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仍将维持较高的水平。
(三)社会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强
今年以来,资产价格涨幅较大。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累计上涨6.7%;9月底,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股指数分别上升到5552点和18865点,分别比年初上涨104.4%和181.4%;加之5月份以来猪肉等副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社会价格上涨预期进一步增强。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将有所减缓,但总体水平仍将保持高位,全年价格涨幅可能在4.5%左右。
三、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建议
(一)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要把稳定、完善和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一是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特别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开工项目。二是着力解决流动性过剩的矛盾,要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它政策的合力,防止过剩资金向房地产业、股票市场过度集中,努力引导东部城市过剩流动性向西部、农村和中小企业转移。合理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抑制出口过快增长,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三是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多渠道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
(二)密切关注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各地要继续抓好中央出台的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做好稳定市场和价格的工作。此外,各级政府还要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落实粮食及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标准,以减轻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做好食品价格调控、监管和监测工作
物价部门要加大对城乡大型粮油及肉蛋菜批发市场、集市和超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食用油、肉蛋菜等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密切关注这些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情况,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未来价格变化趋势,并做好重要食品的购销、价格信息的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