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王元生报道)2007年11月13 日至15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合作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新要求,全面分析把握当前区域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明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部署2008年的地区经济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报告。杜鹰同志首先指出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还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进行了系统深刻地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许多新的精辟的论述,强调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部门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内容。
杜鹰同志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地做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推动了实践中的大胆探索,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任务,提出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明确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明确了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的四大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明确了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思路,明确了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本形成,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步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且对指导区域发展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二是区域发展的活力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三是重点地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四是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五是区域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区域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区域开发无序、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仍十分严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等,需要引起我们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杜鹰同志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区经济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精神,紧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科学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着重从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各地区人民都能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等四个方面重点把握,加深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加快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
据悉,这次会议将讨论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国家将适时出台这个指导文件,以规范和引导全国的区域合作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同志作了题为“巩固成绩迎接挑战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地区经济工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部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地区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地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并对2008年的地区经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