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在美国和欧洲都遭到了反垄断诉讼,是一段时间以来在IT界、法律界甚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的一个案子。我国《反垄断法》即将实施,反垄断工作刚刚起步。深入研究和借鉴欧、美在处理微软反垄断案中的实践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顺利启动实施反垄断法,并力争在即将面临的反垄断实践中实现初战告捷,尽快打开局面、积累经验,将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微软反垄断案在美国的诉讼过程
微软反垄断案在美国主要源于互联网浏览器之争。Netscape(网景)公司曾经通过推出强大的Navigator网络浏览器而一举成名。原本控制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微软公司则针对Navigator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IE),并且将IE与其操作系统Windows95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1995年美国司法部曾经与微软就监管该公司的市场行为达成一项协议,在该反垄断协议中微软同意在2001年以前,其操作系统许可证的授权不得包含使用其它微软软件的条件。1996年, Netscape公司向美国司法部投诉微软将其IE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随后,包括康柏、Gateway2000和Micron Electronics在内的OEM厂商也向美国司法部提供证据,控诉微软强迫这些PC生产厂商必须预装其IE浏览器软件,以此作为预装Windows95前提条件。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分部于1997年10月20日向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对微软公司提出了诉讼,指控微软违反了与政府在1995年所达成的谅解协议,其IE捆绑Windows操作系统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要求微软设法消除用户桌面上的浏览器标志,并且将对微软处以每日100万美元的罚款。对微软提出相同诉讼的还有美国的20个州(后来有一个州退出)。
1997年12月,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官杰克逊发布了一项临时命令,禁止微软将Windows95与IE浏览器捆绑。1998年6月23日,美国上诉法院否定了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的判决,驳回了禁止Windows95与IE搭售的强制令。各州政府本来寻求在1998年6月25日前对微软发出禁止令,这样一来微软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得以在6月25日顺利上市,而且没有进行任何修正,其中IE浏览器与Windows98结合在一起。
1999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就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公司触犯反垄断法一案公布了事实认定书,这意味着这场官司又进展了一步。认定书认定:微软在PC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并且利用这种垄断力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打击竞争对手。其中列举了微软公司“垄断”市场的3条“罪状”:(1)操作系统独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2)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3)没有可替代Windows的商业操作系统。
2000年6月7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对微软涉嫌垄断一案做出了拆分微软的一审判决,下令该公司停止在Windows95的销售中捆绑IE浏览器的行为,不允许把捆绑IE作为Windows95许可协议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法官拒绝了司法部对微软每日100万美元的罚款请求。2001年6月,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驳回地方法院的判决,并将案件发回地方法院,由一个新法官重新审理。同年8月7日,微软公司请求美国最高法院直接审理该案,但被最高法院于10月9日拒绝。在案件重新审理期间,微软公司于7月11日表示愿意与司法部重新谈判,并愿意放松对PC制造商的许可限制。司法部也于9月6日决定不再坚持拆分微软。9月28日,地方法院要求司法部与微软公司进行和解谈判。双方于同年11月向地方法院提交了和解协议。司法部和9个州同意了该和解协议,但还有9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没有同意该和解协议,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如要求微软公司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无捆绑版本的WINDOWS系统,这些要求被微软公司拒绝。2002年11月,地方法院批准了和解协议。因此可以说,经过大约十年的较量,微软反垄断案在美国以达成和解协议而告终。
二、微软反垄断案在欧洲的诉讼过程
1998年12月,美国太阳微电子公司(SUN Microsystems)向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欧盟委员会投诉微软公司,开启了欧盟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微软公司被指控意图利用自己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以挤占服务器软件市场,其表现是微软公司拒绝向服务器行业的竞争对手提供相关技术信息,导致竞争对手开发的软件无法与微软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充分兼容。
2004年3月24日,欧盟委员会认定微软公司滥用了自己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要求微软公司在90天内提供不带自身媒体播放器的“视窗”操作系统版本,并在120天内向服务器软件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开相关技术信息。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对微软公司开出了4.97亿欧元的巨额罚单。微软公司明确表示将向欧盟法院起诉,认为该决定将压制企业创新能力,扭曲市场机制,窒息企业研发求新的动力。
2004年6月7日,微软公司向欧洲初审法院提出申诉,要求推翻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同月,微软公司还请求欧洲初审法院下令,在法院判决作出前暂缓执行欧盟委员会的决定。2004年7月,微软公司支付了罚款。2004年12月,欧洲初审法院驳回了微软公司要求推翻欧盟委员会决定的请求。2005年6月15日,微软公司正式推出不带自身媒体播放器的“视窗”操作系统,但市场反应冷淡。2006年7月12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总额2.8亿欧元的罚款。2006年10月2日,微软公司就欧盟委员会新的处罚决定上诉至欧洲初审法院。2007年3月1日,欧盟委员会威胁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每天300万欧元的罚款。9月17日,位于卢森堡的欧洲初审法院做出判决,基本维持欧盟委员会2004年对美国微软公司做出的反垄断处罚决定,包括4.97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在判决作出后的两个月零10天时间里,双方均有权上诉至欧洲法院。2007年10月2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美国微软公司已同意完全履行欧盟2004年对其作出的反垄断处罚决定,包括向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商提供兼容技术信息,降低此类专利和信息的特许费率。微软公司随后表示,现在微软最重要的事情是集中精力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加强与欧盟委员会的建设性关系。至此,欧盟这桩反垄断案也以微软服输而告结束。
三、微软案对我国反垄断工作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在垄断和公平竞争方面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一是行政因素造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如地方保护造成的地区性市场分割。部分行业的行政性限产保价或提价等。二是市场因素造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包括经营者过度集中和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三是外资并购可能造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包括欧美微软反垄断案,对于我国顺利开展反垄断执法和相关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是要处理好反垄断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知识产权具有内在的独占性或垄断性,在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知识产权本身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权,是近现代社会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为了维护竞争,法律不应当允许知识产权所有人因其合法的垄断地位而妨碍、限制或者歪曲市场竞争。反垄断法的基本使命就是反对垄断,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但同时它又有例外,知识产权就是作为反垄断法的例外而存在的。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完善,同时,一些大型企业(包括微软等)也可能会滥用知识产权而损害其他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创新来讲,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公平竞争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反垄断执法来防止对知识产权的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处理好公平和效益的关系。法律作为调节器,就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社会能公平而高效地发展。美国微软公司带动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很难设想没有美国微软公司先进的操作系统,电脑会这样广泛地深入到普通百姓家庭。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对美国经济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这是在公平和效益之间的抉择。这一抉择体现了美国在公平和效益发生冲突时,价值取向是公平第一。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带来更大的、更久远的效益。反垄断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授予政府以强制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权力,然而过度干预会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而放任企业滥用垄断地位则会损害公平竞争。我国现阶段,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市场扭曲是损害公平竞争、损害经济效率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我们反垄断工作的中心是维护市场的公平,并以此来促进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时期内的反垄断执法重点领域。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垄断的重点应当包括:(1)外资并购所涉及的垄断问题。我国已经成为跨国并购的重点,外资并购的对象多数是我国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一旦并购成功,往往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目前已有许多案例亟待处理,今后也还会不断有新的案例需要处理。(2)大型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滥用支配地位问题。尽管像微软这样的企业不多,但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具有明显的市场支配地位,并存在滥用这种地位排挤打击竞争对手的现象。要注意限制企业利用掠夺性定价和排他性手段等形成行业垄断地位,限制企业利用共谋手段抬高价格,危害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利益。(3)地区市场封锁和分割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特有的现象,但根源往往在于地方保护,特别是行政措施造成市场分割和地域封锁。从这点来看,欧盟在实施反垄断法时致力于保护欧洲市场的完整性值得我们借鉴。
四是在法律条文相对原则的情况下逐步形成详细明确的实施条例。反垄断的原则中外相同,较好制定,但反垄断的实践却非常复杂。我国已经颁布了反垄断法,如何使得法律得到贯彻执行,还需要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没有实施细则,法律就没有可操作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缺乏实践经验的现实,因此实施细则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先制定相对较粗的细则,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细则。
五是加强信息和分析方法研究等基础工作。从国外反垄断法的执法实践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反垄断诉讼案,包括企业并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如微软等,要做出正确的认定和判决,都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如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需求弹性、行业供应成本等等信息,都是决策的依据。而我国在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方面都比较薄弱,这将是反垄断执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要适应反垄断执法的需要,尽快加强相关的基础工作。
(作者单位:铁道部发展规划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