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07-12-29 00:00:00沈卫国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24期


  安徽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条件,拥有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受控热核反应装置、同步辐射加速器一期和二期、强磁场实验装置等5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是我国除北京以外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地区。还有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载体以及4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1个国家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90多所高等院校和200多个科研机构。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首家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6年9月28日,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成功放电并正式投入运行,震惊了世界!
  2003年以来,安徽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发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开发数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创新环境从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7位,创新能力由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技术市场成交额由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一、主要成效
  
  (一)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大大增强
  安徽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69家,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200家,10亿元以上3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4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67%。目前企业技术中心已经发展到205家,其中国家级12家。技术中心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出现 “五个60%以上的态势”,即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标志着我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
  (二)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壮大
  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汽车工业方面,奇瑞拥有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设计等100多项专利;江汽集团的完全自主产权轻卡、客车专用底盘和二次创新的瑞风商务车,技术含量高,企业连续14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马钢集团率先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铜陵有色公司先后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51项,电解铜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铜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大型铜精炼企业10强。
  (三)企业走上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涌现出奇瑞、丰原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走在全国的前列;海螺、有色等一批传统的资源型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从低端走向高端;开尔纳米、科大讯飞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从高端走向低端,以多种方式与地方企业对接。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近3年来,全省新增工业企业中,30%以上属于科技型企业。全省有民营科技企业5450家,居全国第13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日显生机,开尔纳米公司攻克纳米分散关键技术难题,有望形成较大产业。凯立科技集团组合式过电压保护等7大系列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合肥阳光电源公司攻克光伏控制器和逆变器的核心技术,研发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控制逆变二合一”系统,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的70%。
  (五)依靠技术进步,促进节能降耗
  列入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的8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并实施了多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与综合效益双丰收。铜陵有色集团建立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化工4个循环经济圈,与节能减排前相比,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由3.73吨标煤下降到0.67吨,全硫回收和综合利用率从76.6%提高到98%,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从53%提高到60%。马钢集团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干熄焦技术,并实施装备国产化,其烧结余热发电,锅炉全烧高炉煤气、高炉余压发电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螺集团通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