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匈牙利作曲家佐尔丹·柯达伊(Kodaly Zoltan,1882—1967)以“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奠定了他在世界乐坛的威望。“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是“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学校音乐教育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以‘母语音乐’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①正是因为这种教育体系立足于该国,所以,在匈牙利十分有效地造就了大批有相当音乐修养的、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爱好者及音乐家。为此,“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成为世界音乐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传媒的快捷以及人们对“原生态”民歌与“加工”音乐的取舍,使得民歌逐渐衰落、失传,后人只能翻阅前人的汇编成果,从著作、学术角度去了解民歌,这既有市场经济、商品意识的巨大影响,也与音乐教育体系或教育体制中不重视本民族音乐有直接关系。各地的歌会、庙会、演唱会、民歌节都深深打上了商品意识的烙印;演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产生了“民歌太土不时髦”的观念,加剧了民歌失传的速度;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广泛应用,外来音乐形式的冲击,城市化生活方式使民间说唱、民间歌舞失去了民间意义;今日的中国戏曲备受冷落,解散戏院,剧团改头换面,演员改行,听众老龄化,剧目匮乏;特别是音乐教育大大忽略了这一瑰宝,使得青年学生舍弃了戏曲音乐熏陶的机会,却迷恋于电子音乐(MP3、网络等等),久而久之,戏曲被冷落。
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远离民间、远离青年、远离大众,成为边缘文化,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以外,主要还是认识和重视的问题。如果认识不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认识不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自我民族的忽视。这些现实问题,音乐界人士不能回避,音乐学界的学者们不能保持沉默,各级教育部门更不能熟视无睹。笔者以为,中国传统音乐要传承、发展,学校音乐教育要先行,音乐教育体制要改革。
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哲理性剖析
(一)中国音乐理论的博大精深与“西体中用”“以西化中”的影响
一个民族如果因为学习外来文化而造成本民族文化的主体危机,那是民族气节的沦丧。中国音乐理论的博大精深堪称世界之最,但逐渐被淡化。一些中国人似乎缺乏自信心,一些学者们总是过分依附于他人,曾有信奉“文化西来说”者,把十二律的产生和生成十二律的“三分损益法”说成是战国末年由希腊传到中国而稍加汉化的乐理,甚至怀疑先秦音乐是否形成五声、七声音阶。当曾侯乙墓编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