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出版社在2003年出版“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1),至今已先后出了四集。名副其实,它以选发中国合唱作品中的精品为其特色。虽然选进曲集中的较多的是新创作的合唱作品,但它同时对选发作品设立了一个很宽的备选时限,即建国后(50年代以来)的优秀作品都在备选之列。
这的确是个很有创意的立意。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音乐出版事业是很不旺盛的。一首好的合唱作品问世,只有很少人能看到其谱面,即使少数合唱作品有幸获得采用与演唱,并获得好评,往往演完也就置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无闻。更别说还有多少优秀的合唱新作终其身只能躺在原稿夹中的遗憾。因而如今对选发合唱作品设立一个很宽的备选时限,的确是具有深度历史感的与艺术远见的。
当代中国,在大陆各城市与港澳台、以至广大海外华侨中,都有着大量热爱合唱艺术的音乐爱好者。东西南北大大小小众多合唱队的成立,确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当“文化大国”的提法日益见诸报端与人们口头时,上述现象对我国音乐文化的繁荣、普及与提高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合唱艺术社会性的广泛发展,自然需要大量可供演唱的优秀合唱作品,除了那些中外经典合唱名曲外,需要合唱新作品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而且,如果要在世界合唱艺术之林,能树起我国高度艺术质量、优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位,则一要演唱的艺术质量不断提高,二要我国自己创作的具有良好艺术质量的大量合唱作品日益涌现。
先后已出四集的“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选材广泛,体裁形式十分多样:有童声与成年人同声混声之分、有无伴奏与有伴奏之分、有设领唱与不设领唱之分、有民歌改编与完全创作之分,实可谓“双百”精神的一次生动多彩、引人入胜的艺术体现,它会集中多样地向世界显示我国当代合唱曲创作的新貌,意义非凡。它也同时对“需要合唱新作品”的呼声提供了可供选择参考的便利。
顺便说一下,有这样的意见:“每一个集子中只有寥寥14—15首新合唱曲,未免太少了”。比起如今出版的合唱曲集往往是厚厚一大册,这个曲集确实是少了点。但天下事,往往有一弊必有一利。厚厚巨册,内涵繁多,看起来也许过瘾;但一大册乐谱,放在钢琴的谱架上,放在指挥台的谱台上,则厚乐谱是很不听话的,它根本不会让你翻到某页时它躺着不动,更别说你还要不停地翻开新页了。这事儿不大,但其中的烦恼,指挥家、弹伴奏的钢琴家,都会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出版薄薄的一本合唱曲集,以上的烦恼都可以避免了,是很内行的做法。
另外,想给曲集的出版者提个建议:出版新创作的合唱曲是为了推广它们。可如今大量的合唱指挥们都习惯于选唱已唱了出来、已知效果的作品,敢于选唱陌生的新作品的指挥可谓凤毛麟角。因而常常可见,一方面是不断的“需要合唱新作品”的呼声,一方面是已发表的新作品无人问津“死在故纸堆上”的遗憾。看来,出版合唱集的同时,附带出版全部曲目演唱音响的CD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说,不是每个合唱指挥都能只看谱面就能知道效果的优劣。那么,有音响的CD恰能弥补上述之不足。
当然,增加了CD曲集的售价会上升。但从如今音乐书谱的市场销售来看,这点价格增加未必会影响曲集的销售(只要看看如今各种合唱曲集的高昂价格,就有个比较了)。而它对推广新作品、对合唱艺术繁荣发展的有利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
诤君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