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雅艺术进校园”

2007-12-29 00:00:00
人民音乐 2007年9期


  
  为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举办了2006“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把京剧、话剧、歌剧、交响乐、民族音乐等高雅艺术送进大学校园。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交响乐团等10个国家级的剧团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3个省(市)的高校组织巡回演出,共计100场。
  
  真情感受 反响强烈
  
  中央歌剧院作为国家级剧院在此次活动中承担了2006年9月22日在北京大学的开幕式演出,此后又从2006年11月17日到12月7日,用了21天的时间,分别在杭州、武汉、重庆和成都4大城市的18所高校(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进行了19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其观看人数超过了5万,受欢迎程度更使人出乎意料。
  11月17日晚,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首先把高雅艺术送进了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也专程赶到现场,与学校师生们共同观看了演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当地媒体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巡礼艺术殿堂、领受文化盛宴、构建高雅校园、塑造健全人格”是浙江工业大学在演出现场挂出的横幅。它代表了新一代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渴望。
  “整个剧场沸腾了,全场师生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高呼‘Bravo’(意大利语,中译为‘好极了!’),为中央歌剧院的高水平演出喝彩、呐喊”。这段话出现在多所大学的网站上,这不是简单地报道中央歌剧院的演出,它反映的是演出的现场,19场演出,场场如此。
  在重庆大学的网站上有一篇名为《余音绕梁——观中央歌剧院重庆大学演出感想》的文章,文中说:“歌剧,或许是阳春白雪一般的高雅艺术,但是《你在普罗文察地方》竟然邀请了一名前排的男生扮演阿尔弗莱德,他有幸得到了明星签名的节目单,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坐在最前排,不过悔之晚矣!三位男高音歌唱家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完美的演绎,珠联璧合的声音,令场内爆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不言而喻,歌剧之美,已经彻底虏获了观众的心。善良的茶花女,衣香鬓影,紫衣流苏,朱唇轻启,宛如玉珠落盘,琴弦绕耳,百转千回之后,又好似黄鹂出谷,夜莺晚唱,“为什么我心荡漾”?荡漾至今,久久不息?我唯有用我热烈的掌声和疯狂的‘bravo’来表达我对你的爱慕之情。”
  在武汉音乐学院的演出更是阵容强大,指挥家许知俊执棒,曹欢担任首席,在国际国内屡次获奖的著名歌唱家马梅、黄莉丽、王威、牛莎莎、杜吉刚、贺磊明、王立民、李兵、李想、关胜伟等纷纷登台演唱,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男中音歌唱家王立民担任主持并讲解当晚音乐会。”
  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在音乐会前讲话。他说,在武音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在校师生如此大规模、高规格地现场观看国家级艺术家演绎世界经典作品的机会并不多见,这些说明今晚的演出决不仅仅是音乐会本身,并不停留在与普通高校让大学生走进高雅艺术的本身,作为专业院校,我们全院师生都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和观摩的机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感受和领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意义和价值,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观摩国家级艺术家对世界经典作品的经典演绎,全面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推动东方交响乐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在华中科技大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艺术本身并不是孤立单一的,它包含了人类的情感,是人类文化的积淀。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会对一个人影响终生。西方高雅音乐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文化积淀。随着社会发展,高雅艺术也渐渐地走进了大众生活。大学生虽然对音乐技术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总体的艺术概念还是有的。而且,大学生若对歌剧艺术有所了解,将来在和国际对手谈判时也能提高成功率。希望大学生能通过这场音乐会感受人类艺术的魅力,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音乐技术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精心策划 名曲动情 名家聚集
  
  为使此次南方高校巡演具有高质量,涵盖内容丰富,中央歌剧院对此次演出制定了周密的演出方案。
  首先是精心策划演出曲目。整台音乐会重点介绍两部世界优秀歌剧《卡门》和《茶花女》,以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唱段为线索,全面介绍歌剧的剧情、歌剧展开故事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在演唱《茶花女》中《你在普罗文察地方》时,邀请大学生扮演剧中主要角色辅助演出收到极佳的效果。以歌剧《托斯卡》中的著名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或轻歌剧《蝙蝠》旋律流畅中的《笑之歌》向大学生讲解歌剧抒发情感的最重要的手段和表达形式。用歌剧《游吟诗人》中的二重唱《你看我热泪双流》和歌剧《弄臣》中的混声四重唱《爱之骄子》向大学生介绍歌剧中反映不同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方式。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歌剧中最出光彩的部分,因为重唱是几个人同时演唱,其旋律不同,唱词不同,刻画的人物性格与心情不同,但从听觉上又能使人感受到和谐统一,这点是最能体现歌剧优越于其它语言类舞台表演艺术的演唱形式。歌剧《游吟诗人》中的《铁砧之歌》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合唱作品,在音乐会这一作品场场演出都能得到热烈的掌声,这一作品的选用既能向同学们介绍合唱,又烘托剧场的气氛。歌剧《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是显示男高音演唱实力的作品,进校园的演出选用这一曲目既是展现中央歌剧院的演唱实力,又表达了每场演出后观众与演职员人员兴奋的心情。
  众名家云集,在此次中央歌剧院进行的南方高校巡演过程中,剧院动用最强阵容,女高音歌唱家么红、马梅、黄丽莉、柳红玲、王威;男高音歌唱家杜吉刚、王丰、李兵;男中音歌唱家贺磊明、王立民、王海涛等都参加了演出。此外,剧院还在演出过程中给许多年轻的歌唱家以舞台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连续的演出中能够迅速总结,不断经过再实践快速成长起来,这其中包括女中音牛莎莎、唐明珠、王璐璐;男高音李爽、刘怡然、关胜伟、李想,男中音李运宽、耿哲等。新人的培养与迅速成长是剧院在此次演出中获得的意外收获,这一收获为剧院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严谨周密 克服困难
  
  一切为了演出,一切为了艺术。这不是歌剧院的口号,但这是中央歌剧院每个人的行动标准。
  剧院北方人居多,大多不适应南方冬天潮湿、阴冷的天气,从杭州起140人的演出队伍就有很多人出现伤风感冒,而这种看似小病的病痛对歌唱演员来说就是致命的,咳嗽、失声让很多演员无法歌唱。这时,剧院领导用了各种补救措施,包括从北京调集演员、迅速医治生病演员、从合唱队员中选拔演员等办法使演出顺利进行。
  中央歌剧院演出的4个城市都是旅游的好地方,很多演员怕出现疾病从不去住宿地与演出场所以外的地方。演员们把观众的笑脸当成了名胜美景,把掌声化作了欣赏美景时的好心情。
  频繁地更换演出场所对演出的外联和后勤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每一场演出的成功,不仅回报给了舞台上风采的演员,也奖励了演出部和后勤人员的辛苦工作。
  
  一路播种 一路收获
  
  中央歌剧院此次南方巡演是一种“播种”,在高知人群中的“播种”。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很多交响乐团进入大专院校,以边讲边演的形式培养了大批青年观众。进入九十年代末期,我国许多优秀的交响乐团开始走职业化道路,他们有固定的演出日期、演出场所和大批固定的观众,使我国交响乐发展迅速。此次中央歌剧院的进校园演出也是为未来歌剧艺术的发展播种。
  听着掌声,看着欢呼,没有人能具体知道有多少大学师生为了歌剧而动情。但起码他们的热情说明他们接受、欣赏歌剧艺术。当娱乐成为国民消遣的主要方式时,不能说明高雅艺术没有市场,市场是打造出来的,谁能天生知道什么是艺术。高雅艺术是需要讲解的、是需要有知识的人欣赏,也需要有生存的土壤。可能会有很多人通过观看一次演出改变自己的休闲方式,既娱乐又欣赏,慢慢艺术起来,慢慢高雅起来。
  进校园演出是一件多方受益的好事。学生受益——得到了高雅艺术的熏陶。艺术家受益——获得了今天与未来的知音。社会受益——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未来社会的整体素质。坚持办“进校园”这样好事,是学生的需要、是艺术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热盼三大部委继续支持搞“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把这项活动长年坚持办下去。
  
  费 斌 中央歌剧院摄影办公室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