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澧舅舅的一生,是可歌可颂、可歌可泣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怀念、追思、感叹和敬仰,他治学的严谨和勤奋,做事的认真和一丝不苟,为人的谦和及平易近人,生活上的简朴等等,处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乐以发和”的伟大事业中,学生遍及世界各地,他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中央音乐学院为他铸塑像,树碑立传,功劳之显著,受人之爱戴,由此可见一斑。
我自幼以源澧舅舅为自豪。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位于楚国的湖南,的确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位于长沙东乡将军庙的黄氏家族,曾是一个显赫的大家族。纂石湾上的“黄氏宗祠”及祖坟在土改时夷平,家族的历史现已难考,只知十个辈分为“万,世,庭,传,益,源,远,正,宗,本”。我们这辈为“远”字辈……
我们的上一辈是“源”字辈。“源”字辈的长辈们可以说个个是学富五车的人中之精英!我的母亲黄源存,早年就读于长沙的名校“福湘女中”,后又读“湘雅医学院”和“华西大学”,解放后虽经磨难,但党和政府所给的待遇在当时还是很高的。黄源荣舅(读浙江大学)黄源德姨(读湖南大学)等都是高工和教师。黄源淮是戏剧作曲家。黄源汉是园艺家,听母亲讲,他把将军庙周围变成了他的水蜜桃试验田,当时影响颇大。最负盛名和享誉最高的是黄源洛和黄源澧。黄源洛是把西洋戏剧这种形式洋为中用,搬到中国舞台上的先驱,在抗战时创作的歌剧《秋子》被载入史册,歌唱家张权、莫桂新夫妇也因主演《秋子》而一举成名。长沙解放前夕,任音乐专科学校校长的他,将学校作为国共谈判的场所,为党和湖南省主席程潜穿针引线,组织学生巡逻,为湖南的和平解放做出成绩。解放后受肖劲光司令的邀请,创建海军文工团,写了大量作品,其中《人民海军向前进》一歌传遍祖国大地。
源澧舅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真知灼见,身体力行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专业教育从附小、附中到大学的“一条龙”教育体系,成为一代宗师和教育大家。我直接受教源澧舅舅并不是很多。但是,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在音乐界享有盛名的舅舅,本身就给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加之表姐、表兄过人的音乐才能和技艺令人钦佩,成为我努力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之一。
现在,我也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了,回想自己的求学过程和源澧舅舅的教导,加上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在缅怀源澧舅舅时,他历历在目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让人更加感慨不已!
他曾对我说:“能否成为音乐家,就看你是否有‘梦寐以求’的学习精神,也就是说你是不是连作梦都在想这件事,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到连作梦时也在想它……”。
好一个“梦寐以求”!一个人能“梦寐以求”地坚定执著,发愤图强,不屈不挠,排除万难去做一件事情,岂有不成之理?一个教师若能把学生教成对专业对事业有了“梦寐以求”的状态,这教师岂不是最教学有方,教书育人的好教师?
“梦寐以求”是多么的生动、具体、形象、又直接啊!我几十年来碰到的最多的提问有:“范老师,您看我这孩子(或您看我)是不是学钢琴的材料?”我们钢琴教师都知道,能看见的(如手的条件等等)都是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