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PA大观(上)

2007-12-29 00:00:00赖水庆
中国化妆品 2007年7期


  
  “SPA”一词源自希腊语SOLUSPARAQUA的缩写,意为健康在水中,即以水作为媒介,通过人体五大感观功能的感知来达到一种身、心、灵三合一的艺术。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认为,SPA是由专业美疗师、水、光、电、芳香精油、音乐等多个元素组合而成的舒缓减压方式,能帮助人达到身、心、灵的健美和改善作用。狭义的SPA是指水疗美容与养生。目前SPA有好多种,有度假式SPA、酒店式SPA和都会SPA等,而最方便而又最受欢迎的莫过于DAY SPA了。
  SPA的得名来自于比利时的阿德南斯森林区中的小镇斯帕,那里有富含矿物质的热温泉区,能治疗各种疾病与疼痛。早在罗马时期就被当地人发现小镇有多处自然涌泉,于是在山谷附近的居民便纷纷来此洗浴和饮用矿泉水。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王公贵族们直接在佛罗伦萨附近的温泉区兴建华丽的宫殿,以供休闲养生之用。18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贵族中风行,并成为贵族们休闲度假、强身健体的首选内容。上世纪末开始登录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此后,SPA在中国内地蔓延开来。
  
  一、现状
  
  1.国际SPA业的发展背景
  目前全世界的SPA人口已达3亿之多,SPA人口的平均年龄为41岁,男性在SPA人口中已占到39%,其中青少年是成长最快速的SPA人口,有50%的人是从购买SPA产品而认识SPA的。在亚洲,男女SPA人口比例分别为45%和55%,30-55岁年纪的SPA人口占到62%,单次消费的预算在600-800之间,30%的亚洲人在旅行时会找SPA享受,25%的人有每月消费SPA一次的习惯。
  SPA既是旅游业的增值项目,同时还是繁荣旅游市场的一大功臣。绝大多数人到处做SPA是想体验不同文化和特色的SPA,94.5%的人想一直尝试新的SPA。在七种SPA大分类中最受亚洲人欢迎的是Day SPA和Hotel/Resort SPA,在Day SPA上有21%的消费者预算为280-360元左右,有18%的消费者预算为360-480元左右;在Resort SPA上有29%的消费者预算为480-640元左右,有26%的消费者预算为640-800元左右。在SPA服务内容中最受欢迎的是按摩和三温暖,有30-40%的亚洲男性对SPA有习惯的消费价格,SPA的消费高峰时间是周末和渡假期间,环境和氛围是消费者选择SPA时的重要参考数据。
  
  2.中国SPA业的产生及缘起
  
  中国的“洗浴文化”源远流长。水疗SPA可以追溯到唐代杨贵妃的玉清池,据说一代美人杨贵妃的一大爱好就是到骊山之麓沐浴温泉,她的玉脂凝肤就是由此洗练而成。
  其实,对SPA稍有研究的人就会发现,世界各国的SPA均来自于“洗浴文化”。 无论是芬兰浴、土耳其浴、日本泡汤、约旦的死海还是夏威夷的海洋SPA、韩国的汗蒸幕SPA、美国的钻石SPA,无一不在诉说着SPA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的演化过程。如今,在新世纪的人们眼中,SPA已然归属为一种高级且专业的“澡浴文化”。
  洗浴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随着新技术在沐浴行业的应用,温泉洗浴、养生及理疗的健康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这为洋SPA概念的顺利引入我国做了充分的市场铺垫,为市场预热和热销进行了很好的促销工作,也为SPA业在我国今后的快速成长(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50%)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SPA 业是经由台湾和香港而进入中国大陆,与中国传统的桑拿、洗浴、针灸、推拿、拔火罐等养身文化不谋而合。因此,这种集治疗、保健、休闲、运动、修身、养性、缓解压力、美容为一体的SPA消费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人的新宠。
  1998年,北京亚运村的玛丽安娜女子健美中心诞生,从此,DAY SPA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随后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区相续成立DAY SPA中心。如上海的自然美生活馆、广州的莱曼娜美温泉(Lemana City SPA ),此外还有像海南和云南等旅游胜地的RESORT SPA也在迅速发展。
  
  3.中国SPA业的现状与特点
  根据国际SPA协会的统计,全球SPA产业的年均发展速度为20%~30%,在美国的休闲事业已晋升为第四大产业。SPA这种由外而内、由点到面、由身体到心里、由外物到精神层面的健康理念,其科学性、合理性和疗效性已经得到了国人的公认。尽管对于绝大多数的低收入居民来说,高昂的价格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但对SPA这种新型的休闲方式和健康生活亦是极为推崇。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SPA的养生方式作为自己休闲度假的首选内容。
   虽然SPA 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中国的“洗浴文化”源远流长,“洗浴文化”中的五感保健、内外兼修的养生理念、草本材料的应用都是现代SPA养生的精髓。如果单从这一角度来讲,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理解和懂得了SPA的养生文化。只是中国传统的“土SPA”没能将其发扬光大,没能深入地研究和创新,没能将其做深、做专和做透。
  目前国内的SPA做的大多都只是一个概念,没有真正形成完全意义上的SPA,因为SPA的精髓和生命力就是必须传承和发扬本土养生文化,必须充分理解和释放本地的民族特色,必须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域特点及现有的自然资源。遗憾的是,中国现有的SPA基本都是照搬泰国、印度、日本和韩国,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为数不多的DAY SPA ,但这也都不会成为中国SPA的发展方向,更撑不起具有中国特色的SPA大旗。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SPA,还处在照搬和模仿的过程,还没有上升到吸收和创新的阶段,没能把握住SPA文化的精髓,更没能将中国几千年的“洗浴文化”融汇其中。其实中国有发展RESORTSPA、MEDICALSPA和DESTINATIONSPA 的资源和条件。在国内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且具有代表性的DAY SPA主要有这几家:北京玛丽安娜女子健美中心、上海自然美生活馆、广州莱曼娜美温泉。
  上海自然美生活馆配备有先进的美疗仪器:芭塔雅冲射有氧海洋水疗仪:依人体穴点分布共有214孔柱,浸泡20分钟,等于跑步4公里消耗的热量,并且具有深层排毒、促进循环代谢、瘦身机能复健三大功效;三合一活性海藻纤体舱:利用水蒸气的温度让海藻的有效成分爆破,经由皮肤毛孔吸收,达到深层排毒、美白、消除浮肿、强化代谢等功效;中周波能量共振仪:利用高低周波的震动频率,配合红外线刺激,使肌肉收缩,有瘦身、塑体、消除囤积毒素、赋予身体活力与放松之功效;LPG时光仪:脸部弹力紧致护理(WT)和削脂瘦脸护理(LPG)二合一课程,活络真皮层弹力纤维与胶原蛋白,延缓肌肤老化、松弛及下垂,增进皮肤的紧致,同时可有效修饰脸颊赘肉与双下巴,兼具脸型修饰与减少皱纹的效果;多功能蜡封仪:具有消肿、瘦身、美白等功效;远红外线回春紧肤仪:利用高低周波的振动频率,配合红外线刺激,可活化细胞,对细小皱纹、松垮脸部肌肤有极好改善效果;红外线香蕈太空舱:红外线波深入皮肤组织,活化细胞、促进血液循环代谢、排除毒素和减肥等;perfecta淋巴引流机:利用气压缩放原理,促使淋巴、静脉流动,达到深层排毒、消肿,有效改善静脉曲张;热带雨林维琪浴:备有多个洒水力按摩头、高含氧水分子,能够促进淋巴血液循环、 提高身体含氧量,以舒缓身心压力的作用。
  
  
  2000年广州首家DAY SPA——瑞士莱曼娜美温泉在国贸中心开张。 这间隐居于石屎森林之中的CITY SPA,集合了水疗、健身、美容、美甲、美发、纤体、按摩等服务。价值几百万元的水疗缸,分布着一百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喷孔。通过它可以享受牛奶、海藻等营养成分的“洗礼”,也可以同时享受喷气按摩,缸上配备的水力按摩管,有击碎脂肪、排毒、排水的作用。
  
  4.中国SPA业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全世界的SPA人口已达3亿之多。自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各国已开始流行SPA热潮,这个热潮在90年代席卷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日本、南韩、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洲国家,已经发展为SPA的休闲及旅游基地。以泰国为例,SPA的旅游已占全国旅游业的50%左右。此后,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政府也都纷纷把SPA纳入当地的重点发展产业。
  经由台湾和香港而延伸到中国内陆城市的SPA 业,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发达城市首开DAY SPA,自此,DAY SPA在全国迅速蔓延和复制。据SPA国际事业大联盟主席郑伟明先生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中国SPA的产业发展速度可以高达80%至100%。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公开发言时还特别提到: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是一个健康、休闲及和谐的社会。此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更于2004年成立SPA专业管理委员会,这就意味着SPA业已经是中国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支持和重点发展的行业。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民的消费能力将更加坚挺。我国13亿多人口,有近3亿多女性消费者在美容院接受各种专业的美容和休闲服务;在每年的“黄金周“中出外度假的国民在成倍的增长,如果价钱合理,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接受RESORT SPA的服务。有35%的旅客在旅游时想找SPA放松(尤其公务客),85%的SPA旅游时间是2-3天,32%是 5-7天,85%在做完SPA后想要更多的宁静片刻。
  国际水疗协会对SPA的划分种类为:
  (1)DAY SPA或CITY SPA
  ——城市/美容护理SPA;
  (2)HOTEL / RESORT SPA
   ——酒店/度假村SPA;
  (3)CLUB SPA
   ——俱乐部/会所SPA;
  (4)MINERAL/SPRING SPA
  ——温泉/海洋SPA;
  (5)MEDICAL SPA
   ——医护 SPA;
  (6)DESTINATION SPA
  ——养生 SPA;
  (7)CRUISE SHIP SPA
   ——豪华游轮 SPA)。
  看来中国的SPA业还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在这七大SPA类型中,除了DAYSPA或CITYSPA发展得稍微好些外,其他的SPA基本还在市场初探状态,更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即使是DAYSPA或CITYSPA也还是相当落后,因为从1998年北京玛丽安娜女子健美中心成立到现在已有十来年的时间,她们(首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依然代表着中国内地SPA业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缓慢发展的SPA业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是多么的不协调!因此,中国缺的不是市场和消费群体,而是需要有更高水平和更有文化特色的SPA企业出现。
  
  二、问题
  
  1.方向不明,创新不够
   当玛丽安娜女子健美中心在北京开业的时候,台湾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SPA中心。时至今日,台湾各种各样的SPA已经遍地开花,而内地SPA文化却远未成型,这到底是为什么?依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我国SPA业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缺乏创新所致。
  虽说整个东南亚地区的SPA都起源于印尼的巴厘岛和泰国的普吉岛,但也不能完全模仿印尼或泰国的SPA。如果一味地模仿和复制他国的SPA,那只有死路一条。纵观世界各国的SPA,只要稍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特色SPA,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都充分地体现了“地域特点”和“养生文化”,并将时尚生活和风土民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品牌SPA。
   例如韩国人利用本国历史悠久的汗蒸浴(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结合现代的SPA技术和特点,创出具有韩国特色的“汗蒸幕SPA”,因此很快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相当的地位和品牌优势;又如位于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死海(世界著名的内陆咸水湖泊,面积10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低的水域,有″地球肚脐″之称),利用世界独一无二的死海泥和海盐(对人体具有特殊保养之功效),创出世界著名的“RESORTSPA”。再如泰国古法SPA、土耳其温泉SPA、夏威夷海洋SPA等等,无一不是“文化+资源=特色”,进而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品牌SPA。
  
  
  2.种类单一,品种不全
  根据国际水疗协会对SPA的种类划分原则,中国SPA产业在发展上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种类单一,品种不全”。在七大SPA种类里,稍微有些规模的只有DAYSPA或CITYSPA一种,其它六大类的SPA基本没有什么发展。其实像酒店、医护和养生类型的SPA在中国非常有市场,最起码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不会走上模仿和复制的道路上去。因为发展这些SPA可以更好地利用中国自有的资源特点,如名山胜水和延年益寿之法等,而这些资源本来就有排它性的特征,因此发展多种类、多品种的本土特色SPA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3.价位太高,市场太小
  中国目前的专业SPA市价普遍在千元左右,即便是最便宜的单个服务项目也在五六十元以上,这对于绝大多数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中国SPA消费群体来说,真是有点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