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过程九忌

2007-12-29 00:00:00郑卓佳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07年6期


  侦查讯问实质上是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心理攻防战,是对审讯人员智慧、心理、经验的综合检阅和测试。本文对审讯人员在讯问中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忌准备不足就匆忙上阵
  
  在实践中,一些审讯人员对案情和犯罪嫌疑人没有基本了解就匆忙上阵,这对审讯是有害的。一场审讯能否成功,能否在较短时间内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案情、犯罪嫌疑人个性特点的把握。当然,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审讯人员对嫌疑人个性特征往往难有全面、客观地了解,但是却可以在接触前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了解他的个性特点等信息;在正面接触后,还要留心观察,以根据他的个性特点合理调整讯问方案。总的来说,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要尽量收集案件信息,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有一个基本把握;同时,在审讯过程中要注意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是畏罪,还是对立,抑或是侥幸,以便在掌握犯罪嫌疑人性格弱点、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讯问策略。
  
  二、忌聊家常和缺乏耐心
  
  一般来说,除非出于审讯策略的需要,审讯人员是不能在审讯中聊家常的。原因在于,审讯实质上是审讯人员通过各种合法的方法、途径,从观念、思维、情感等方面持续地给犯罪嫌疑人施加压力、传递进攻性信息,以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过程。讯问的这一特性也就要求审讯人员应树立威严成熟、经验丰富、洞察能力强的侦查能手形象。但是,如果审讯人员相互之间聊家常,就会降低审讯人员在犯罪嫌疑人心中的威严形象,事实上等于给犯罪嫌疑人营造了一个非常轻松的问话环境,不利于对犯罪嫌疑人造成压力。此外,审讯人员不能急躁,一旦犯罪嫌疑人察觉审讯人员已经失去耐心,他们可能会因此看到希望:只要继续编造谎言,审讯人员就可能放弃讯问。因此,审讯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坚定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以此传递给犯罪嫌疑人巨大的压力,为后面的讯问作铺垫。
  
  三、忌被犯罪嫌疑人牵着鼻子走
  
  讯问,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掌握讯问主动权,避免被犯罪嫌疑人牵着鼻子走。要打乱犯罪嫌疑人的思维,让其摸不着我们的讯问思路,而不是被动地让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来左右讯问节奏和方向。要主动创造机会,挖取其供述的矛盾。同时,讯问时,不仅要注意倾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还要注意观察犯罪嫌疑人表情等非语言特征,借此来判断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态度,推测有无隐瞒重大问题及考量供述的真实性。如被讯问对象不断地用手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