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
在银川开幕
9月1日,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在宁夏银川市召开。来自境内外的1200多位律师界及法学界人士汇聚一堂,研讨中国律师业“构建和谐社会与律师使命”。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律师使命”。两天会期中,专家学者和律师代表以演讲、分论坛和专题辩论的形式,围绕和谐、发展、公益、事务、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深入探讨。
人民检察史展览
正式开展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史展览于9月5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正式开展。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春旺为人民检察史展览揭幕,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耕发表讲话,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主持揭幕典礼,副检察长胡克惠、赵虹、王振川、朱孝清、姜建初,中纪委驻高检院纪检组组长石生龙,检委会专职委员戴玉忠,以及高检院机关各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揭幕典礼,并参观了人民检察史展览。
展览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以照片和实物展示了70多年来人民检察制度的创建、探索、曲折、重建的发展历程,突出展示了恢复重建后的近30年间,检察机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
新刑法典标志
刑事法制现代化
9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在“纪念新刑法典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1997年的新刑法典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它标志着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
朱孝清指出,新刑法典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如果说1979年刑法适应了我国由乱到治的需要,标志着国家走向法制的话,那么,1997年刑法则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与1979年刑法相比,1997年刑法不仅仅是条文和罪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人类刑法文明成果的吸纳和刑法理念的更新,它标志着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
“纪念新刑法典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与会专家对新刑法典颁布施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全国检察机关技术部门
首届心理测试培训班举行
全国检察机关技术部门首届心理测试培训班9月12日在洛阳举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名学员将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
这个培训班是为了贯彻《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根据检察机关心理测试技术人员资格管理须经高检院统一组织的培训考试等程序要求而举办的。培训班将系统地组织学习心理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有关案例应用以及交流经验。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将获得合格证,作为确认心理测试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
第三届中国—东盟
法律合作论坛开幕
第三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9月13日在重庆开幕,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分别致辞。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政界、工商界、司法界、法学界的12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重庆市检察院代理检察长余敏应邀出席。
此次论坛分别展开三个专题的讨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中国与东盟各国法律制度之比较和中国—东盟各国在法律实务领域的合作。
高检院制定
机关文明礼仪公约
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中旬出台《高检院机关文明礼仪公约》,号召高检院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共同遵守,为全国检察机关作出表率,以实际行动贯彻全国检察机关加强作风建设研讨班暨检察长座谈会精神,提升机关干警的文明素养,共同建设和谐机关。
《公约》规范了出入高检院机关、接待群众、文明用语、仪容仪表、办公礼节和环境卫生等十种基本行为规范。高检院机关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些行为规范对于提高干警素养、规范机关秩序和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另据了解,为大力宣传《公约》,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高检院机关还开设了精神文明网,及时报道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情况,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我国10年立法188件
自从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中国治国依据之“法”得到不断完善。统计表明,1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188件法律,通过了82件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在9月14日举行的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0周年座谈会上介绍的。据了解,根据近年来我国社会变革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关系不同社会群体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使多年的难题得以解决。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先后修改了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通过不断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加大了对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群体的权利保护,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据了解,为了使法律能够客观和公正,我国每一部立法除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外,有的法律还通过举行立法听证会,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等方式,倾听社会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首次列入考试
为期两天的第六次国家司法考试15日在全国统一开考,国家司法考试首次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列为考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纳入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4月,司法部修改《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纳入了国家司法考试的重要内容。
国际学者研讨
证据理论与科学
“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9月15日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发来贺信,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张耕等出席开幕式。
肖扬在贺信中说,建立完善的证据制度,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入开展证据科学研究,促进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的紧密结合,将对证据理论的发展和证据制度的改革作出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认为,要确保司法公正,必须构建完善的证据规则体系。我国现行证据制度条文粗疏,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于证据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应当不断深化。
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北京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学者和司法部、公安部、教育部等部门的100余人参加研讨。
第十二届国际检察官
联合会年会暨会员大会
在港开幕
为期4天的第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暨会员大会1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与各方的联系:责任承担、具透明度和独立自主”,会议将着重探讨检察官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政府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约100个司法管辖区的450名首席检察官、司法部长、总检察官及检察官出席了开幕仪式。
检察机关五年反腐
为国家挽回损失217亿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了解到,自2003年至200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36570件157569人,其中5万元以上大案82162件,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1557人,其中地厅级干部791人、省部级以上干部32人。检察机关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17.76亿余元。
据介绍,2006年中央部署治理商业贿赂行动以来,检察机关积极参与这项斗争。全国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突出工作重点,突出民生关怀,大力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医药购销等重点领域、行业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国家公务员利用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索取、收受贿赂的案件;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等。
2006年至今年7月,高检院对65件重大典型商业贿赂案件挂牌督办;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6691件,查处处级以上干部2224人,其中厅级以上干部156人,涉案总金额23亿余元。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首届年会开幕
自诉讼法学研究会去年在杭州“分家”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9月21日在兰州召开了首届年会。年会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刑事诉讼法修改”。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戴玉忠出席会议。他在大会发言中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修改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修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宪法原则。他指出,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由其宪法地位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法律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是法定的。
来自全国各高校、有关司法实务部门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与会人员围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死刑案件程序的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等分议题进行分组讨论。
我国将推进
社会保险法立法进程
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9月22日表示,社会保险法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当前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法立法进程。
田成平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等重要法律还未制定,社会保障实际工作中缺少法律依据或可依据的法律层次不够。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的时机已经成熟。
刑事诉讼法研究专家透露
刑诉法修改
可能以修正案形式出现
“刑事诉讼法修改可能以修正案的形式出现。”刑事诉讼法研究会2007年年会上,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透露说,“原定今年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审议可能也要推迟”。
卞建林表示,大幅度修改刑事诉讼法法典立法成本很大,而以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则立法成本较低。在年会上,一些学者对以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刑事诉讼法表示“不满足”,他们认为,刑事诉讼法与刑法不同,刑法的修改一般只涉及个别具体罪名,而刑事诉讼法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修改一处,可能就需要很多相关程序均作出相应改变。但也有学者表示,从国情出发,从稳定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修改刑事诉讼法可能更切合实际。
胡克惠强调:
为女检察官成长搭建平台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会长胡克惠24日在中国女检察官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透露,全国有7名女检察官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要求各级女检协要在各级院党组的领导下,为女检察官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团结带领姐妹们自强不息、追求上进。
胡克惠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今年在《关于女检察官发展状况调查情况通报》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要更多地关心女检察人员,特别是女检察官的工作、学习和健康,照顾她们的特点,更好地支持女检察人员、女检察官在检察事业发展和维护司法公正、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这一批示体现了高检院党组对全国女检察人员,特别是女检察官的关心、爱护和对女检察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贾春旺会见
英国检察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国首席大检察官贾春旺9月24日会见了英国检察长肯•麦克唐纳一行。
贾春旺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肯•麦克唐纳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随着中英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检察机关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英两国检察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但两国检察机关的交流与合作为各自检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肯•麦克唐纳先生对两国检察机关的交流合作的支持表示赞赏。他表示相信,英国检察代表团的这次到访,将使中英两国检察机关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英国检察长肯•麦克唐纳对贾春旺检察长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作为检察长,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每次都受到了中方的热情接待。他认为中英法律界的密切合作有益于促进相互的工作。他说,英方高度重视与中国检察机关的合作与交流,希望这项工作今后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构建和谐检察机关
应做好“七个统一”
9月25日至26日,检察机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构建和谐机关”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张常韧在会上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检察院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检察人员,指导检察工作实践,使检察机关党的建设、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全国人大法律委主任委员杨景宇称
我国不存在“行政垄断”
我国不存在所谓“行政垄断”的问题,“行政垄断”的提法是不科学、不准确的。29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学习贯彻反垄断法视频报告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这样说。
杨景宇在作反垄断法学习辅导报告时特别强调,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垄断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行政机关并不是经营者,也不从事经营活动,因此,不存在所谓“行政垄断”的问题。
杨景宇说,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有些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突出的表现是实行地区封锁。对此,反垄断法专设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一章。
据悉,明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时,“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等一些必不可少的配套规定将及时出台,与反垄断法同步实施。
1103名处以上干部
涉商业贿赂被查处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9月29日在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1月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商业贿赂犯罪案件8040件,与去年同比上升近20%,涉案总金额10.3亿余元。其中,大案5328件,涉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103人,涉及国家公务员2181人。
物权法等一批新法
10月1日起实施
《物权法》等一批新法律法规将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批新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权利从此将更有保障,生活也将更加方便。
《物权法》的制定实施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首次明确了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物权法》分5编19章247条,内容覆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动产登记到居民住宅的停车位、电梯、水电管线的归属和维护,为百姓生活提供安全的保障。
此外,《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一批新法规也将于10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