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一秘”惊天大案侦破纪实

2007-12-29 00:00:00刘天明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07年10期


  兵贵神速。中纪委迅速派员,对举报人举报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查。
  他们首先来到北京燕莎友谊商场。据举报人讲:李真多次在此处购买高档物品。按照商场的管理要求,商场对有关帐目要保留20年。而李真是用信用卡消费,商场肯定有存根。按照这一思路,办案人员请商场纪检监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配合。但过了两天,商场方面说:没有找到有关以“韩叙”名字消费的信用卡信息。为对举报人负责,办案人员决定亲自查阅有关帐目。商场同意了这一要求。于是在北京郊区燕莎商场存放帐目的仓库,办案人员冒着酷暑在堆积如山的帐目中一页页地翻阅着“韩叙”的名字。第三天下午,一位办案人员终于在一张信用卡消费费单上看到了“韩叙”这两个字,而且上面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与李真的身份证号码完全一致。但出人意料也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这张卡是由秦皇岛市中兴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办理,而举报人反映的信用卡是由河北大野集团为其办理的,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发现。兴奋的办案人员马不停蹄,继续耐心搜寻。终于,同一张卡也查到了,这一张卡是在中国银行福州市分行办理的。
  与此同时,受命协助中纪委工作的北京市纪委也报告了协查李真问题的有关情况,他们委托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调阅有关信用卡的资料时,发现了北京一家公司以“韩叙”的名字办理的一张信用卡。但此卡存有的5万元人民币一直没有消费。办案人员一了解,发现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李真的情妇——李某。
  信用卡基本查实了,办案人员立即分头前往秦皇岛和福州,查阅两张信用卡消费的全部记录,并很快查明,由中兴电子有限公司办理的信用卡共存入了10万元,实际消费9.9万多元;由大野集团办理的信用卡共存入4.2万元,实际消费1.9万多元。很显然,无论李真如何解释,用信用卡消费的11万多元,显然存在受贿的嫌疑。于是,办案人员乘飞机赶赴福州市,到中国银行福州市分行调阅李真化名的“韩叙”信用卡消费情况。据银行的工作人员反映,就在办案人员来到之前不久,工商时报南方实业公司的一位会计人员也来查阅了“韩叙”这张信用卡的消费帐单!而工商时报南方实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与李真关系密切的卢鹰!
  这一异常情况使办案人员很快意识到,调查信用卡的工作被李真发觉了。后来的调查证明了这一判断。原来,当北京市纪委的同志委托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调查“韩叙”信用卡的有关情况后不久,李真的情妇李某到该行调阅该卡的有关消费资料时,银行的工作人员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李某,李某马上告诉了李真。一直处于高度警觉中的李真一听,知道中央纪委在开始调查他了,便立即打电话通知卢鹰,让卢派人查阅那张信用卡消费的情况,以便于双方订立攻守同盟。这才发生了办案人员在福州与卢鹰公司的会计人员不期而遇的情况,于是出现了一场调查与反调查交臂而过的戏剧性场面。
  紧接着,办案人员又开始对李真收受高档按摩椅的问题进行调查。经赛特购物中心协助,办案人员很快查到1997年春节前一张写有李真名字的发票存底,购买的正是按摩椅,标价3.98万元。和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就在办案人员对举报人反映的另外两个问题进一步调查核实时,原河北省张家口卷烟厂厂长李国庭一案的查办为公开查办李真一案创造了条件。
  1998年,中共河北省纪委对张家口卷烟厂厂长李国庭特大经济罪案开始立案调查,鉴于该案涉及到有关河北政界的经济犯罪,根据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同志的意见,该案被列为中纪委六室重点过问的案件。
  1999年3月18日,畏罪潜逃的李国庭在天津被抓捕归案后,中纪委六室迅速派人奔赴河北协助河北省纪委开展调查。这次中纪委人员肩负的重要使命是:着重解决此案深层次问题,同时,注意协调河北省纪委不便或不好解决的问题。11月3日,中纪委的同志到河北后,和办案人员一起开展调查,并加大了对李国庭的审讯力度。在经过长达3个月的突审和政策攻心后,2000年2月6日,李国庭终于交代出一发重型炮弹:李真在就任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局长后,曾给烟厂纳税予以照顾。1995年至1996年期间,李真的妻子杨某赴新加坡学习之前,杨曾向其索要10万美元,李国庭答应给5万美元。为满足杨某的要求,李国庭向个体烟贩闫满常索要5万美元送给李真。送钱时,李真和其妻杨某均在场。经调查,李国庭的交代属实。很显然李真的行为已涉嫌受贿犯罪。狐狸的尾巴终于被纪检监察机关抓住。
  就在办案人员即将对李国庭的交代进行深入调查时得到消息,神通广大的李真已经察觉到办案人员的意图,并将于3月2日到北京去找人活动自己的事情。为阻止李真干扰案件查办,办案人员立即返回北京,向中纪委领导汇报了已经取得的李真涉嫌受贿犯罪的证据和有关情况,向领导提出对李真涉嫌受贿犯罪的问题应立即公开调查的建议。
  2000年2月17日上午9时,中央纪委4楼会议室专门召开由中纪委副书记曹庆泽、刘丽英同志参加的汇报会。两位高层领导在听取了办案人员有关李国庭交代李真涉嫌受贿问题的汇报后,果断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商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李真受贿问题立案侦查。当天,中纪委六室起草了《关于建议检察机关对李真立案侦查并采取司法措施的请示》,得到了中纪委领导的批准。
  2000年2月23日,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同志亲自带领中纪委六室有关办案人员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主要领导通报了李国庭一案和李真涉嫌受贿犯罪的有关情况,提出了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李真一案进行立案查处的意见。其实,对李真经济问题的反映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接连不断地收到群众的举报,李真这一特殊人物也早已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上号。因此,通报情况后,两家很快达成共识,由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组成专案组,共同开展对李真涉嫌经济犯罪的调查。由中纪委六室派出一名负责同志负责对李真专案调查的具体领导工作。为了保密需要,高层领导们商议这一负有特殊使命的专案组代号为“2.23”专案组,办案地点选择在位于石家庄市西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一座招待所内,并从河北省武警总队调集武警担任警卫任务。协调会还决定李真经济犯罪案件由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办理立案手续,并立即从北京、江苏、黑龙江、山西等地的纪检监察机关抽调精干的办案人员组成专案组,迅速开展对案件的全面调查。从这一天起,李真专案的决战在石门正式展开。李真面临着正义之剑的灭顶之灾。
  同日,第六纪检监察室正式行文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检移送了李真涉嫌受贿5万美元的材料。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令后快速行动,很快办理了对李真一案进行立案的法律手续。按照常规,为防止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况的发生,对李真这样的高官涉嫌经济犯罪的侦查,应当直接采取强制措施,但是,李真是省市两级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需要经两级人大许可后才能进行,此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人员即将赴北京参加两会,检察机关迫于时间紧张,很难做到向人大对李真采取强制措施的提请。因此,专案组决定,可先依据中国共产党查办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可以实行双规的规定,对李真先行采取双规措施,待调查取得一定进展时再提请人大履行许可对李真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律手续。专案组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中央领导批准。
  鉴于李真在北京关系网众多,消息灵通,为防止专案决策的泄密,专案组领导决定迅速对李真采取双规措施,于是中纪委连夜抽调出得力办案人员,兵分两路。一路先行赶到石家庄,立即执行对李真的双规;另一路则奔赴石家庄市郊陆军装甲兵学院招待所,给李真选好了双规的地点。
  
  由此,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双规“福贵”
  
  3月1日上午,中纪委的办案人员赶到了河北省委,向时任省委书记的叶连松等省委领导通报了中纪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得到了省委支持,做好了双规李真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专案组的建议,省委办公厅很快电话通知李真下午到省委开会。
  也许是直觉的敏感,也许是自知罪恶深重,当李真突然接到通知他到省委开会的电话时,内心深处瞬间闪出一丝不详的征兆。多年的生活阅历告诉他,此行凶多吉少。但他也深知,即便是自投罗网,他也必须如约前往。因为法网恢恢,像他这样级别的干部,纵然跑到天涯海角,但终究逃不脱司法机关的追捕。况且,侥幸的心理又多少给了他几丝安慰。为以防万一,赴省委开会之前,他还是给前妻杨某和红颜知己李某打了个电话,要她们赶快找个地方避避风头,并告诉她们假如自己被抓起来或出了什么事,千万不要给办案人员说自己什么事,待风头一过,他依然会安然无恙。之后,他又打电话给经常为他的仕途升迁而算命的一位“大师”,问:“省委通知我去开会,我会不会出什么事啊?”电话另一端的“大师”颇为认真的算了一番后告诉他:“放心去吧,没有什么事。”李真这才放心地命司机驱车向省委大院赶去。
  下午3时50分,李真赶到了省委。这个大院是他平日里常来常往而且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他都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当他今天再次踏进这个大院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和悲哀。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当他走进通知他开会的办公室时,几个早已等候在此的陌生人起身相迎,省里的有关领导向他介绍了有关来者,这是中纪委的同志,他们有事要同你谈。在此一瞬间,李真的大脑里出现了几秒钟的空白,他知道自己早已恐惧而又害怕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经过简短的交谈后,中纪委的同志宣布了中纪委对他实行双规进行审查的决定,之后和他一起下楼,将他带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轿车内。从此,这个在河北政坛上曾经不可一世的知名人士政治生命终结了。
  在远离闹市的某军事基地,已被执行双规的李真表面上显得无所谓,他向中纪委的办案人员“坦诚”道:这几年我在工作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作方式不讲究,平时批评人过于严厉,惹了一些人,得罪了一些人,有时碍于情面也有一些收受土特产品和小礼品的事,这些问题在去年三讲期间我都跟有关领导说过,都讲清了。但我自己能够把握自己,出格的事我不会做,像我这样年轻的干部,我会为自己负责。别人出于其他目的对我攻击那是他们的事,但我自己绝对没有什么违法违纪的问题,这一点请组织上相信我。一连几天,办案人员每次和他谈话,他都用相似的内容进行回复,闭口不谈自己的经济问题。谈话中,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底无私,他同陪护人员谈笑风生,表情自然庄重,显得极为平静。
  夜深人静,内心极度不安的李真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应付办案人员的方法。这些年来,他久居官场,也多少听到过一些犯有经济罪行的领导干部因心理脆弱经不住审讯而被缴械最终落入法网的事例,他自认为自己的事情大都是和铁杆朋友一起所为,知情者甚少,中纪委不会掌握到他的直接证据。他也幻想着他平时交往甚密的人,甚至个别领导此时能向他伸手援助之手,帮他很快脱离险境。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他做好了顽抗到底的心理准备。其实,对自己的历史他只要一回想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和后怕。
  李真的祖籍是山西省大同市人,1962年5月29日,他出生在塞外山城张家口市。父亲是一个为新中国建立做出贡献的老干部。可以说他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幼年时他聪明玲俐,智商过人,父母为了保佑他平安成长,给他起了一个很俗气的名字叫福贵,期盼他成人后能够大福大贵,人生一帆风顺。1979年9月,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在张家口柴沟堡师范学校举办的大专师资班。两年后,他被分配到涿鹿某县中学担任物理教员。他厌倦枯燥无味的教师工作,后在家人的帮助下,1982年3月他调入了张家口市某研究所。
  张家口是一座历史名城,著名的解放张家口战役使这座历史名城再度名扬全国。80年代中期,全国兴起了修志热,张家口市也开始了修志工作,于是请回了曾在张家口市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杨某。张家口战役时,杨某曾率部浴血奋战在这片深山热土上。李真的父亲做为杨某的部下曾和其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杨某根据中央的指派,奉调东北某省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从此两家天各一方,便渐渐失去了往来。这次杨某重返张家口,老战友重逢,亲情激动,自然不必言语。更重要的是,虽已退休,但在高层领导中颇具影响的杨某给李真带来了改变一生命运的契机和希望。此时的李真已是张家口市计委的一名机关干部。看到父亲老战友在市委市政府备受尊崇,便动起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念头。依仗着父亲的关系,他很快得到杨某的喜欢和信任,后来干脆认杨某为义父,杨某也乐意收下了这个口齿伶俐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为义子。有了义父这棵参天大树做后台,在计委工作的李真说话的口气和为人处世渐渐发生了高人一头的变化,他的作派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和领导的反感。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无法在计委再工作下去,为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1988年他调入了张家口市油漆厂。
  虽然换了新单位,其实他并不满足在油漆厂这个弹丸之地浪费自己的青春。他找到义父,倾诉自己的苦衷,恳请义父给他调换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义父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在北京还是有不少枪林弹雨闯荡过来的老战友,很快他介绍李真到已经退居领导岗位的一位军界高级将领家里当生活秘书。名义上是生活秘书,其实每天就是买买菜、打扫打扫卫生,照顾好老将军的生活。刚来时,李真对这份的工作还充满了神秘和好奇,但日子一久他就感到了这种生活的枯燥和无味。反映敏感的他意识到,在这位老将军的家里,他只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但在人生的仕途上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此,他萌生了离开此地的想法。三个月后,他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老将军。这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改变他的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老将军家中当秘书期间,颇有心计的他结识了许多在职的党政军界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和秘书,虽然他职低位卑,但他恭谦有礼,豪言仗义,给这些同龄人留下了好的印象,也为他今后在北京和河北政界的发展打下了伏笔。
  1989年李真回到了河北,此时已不安心在张家口,他要到省会石家庄去发展,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能。为了在仕途上能够尽快地腾飞起来,他回到原单位通过关系伪造了干部档案。本来自己是个预备党员,但在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下,根本没有履行正常的组织程序,摇身一变成了正式党员,他的行政职级本来是个科员,但还是通过热心人的帮助,干部履历表的职务一栏里便变成了正科级,并且晋升了三级工资。闪闪发光的档案再加上贵人相助,1989年7月,李真如愿调入了河北省企业投资总公司。1年零4个月后,他又一跃而成为河北省某副省长的秘书,半年后升任副处级秘书。1992年6月,开始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程维高的秘书,同年12月升任正处级秘书。1993年6月,改任省委办公厅秘书,1994年12月被任命为河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从调入石家庄到1994年12月,在五年的时间里,他职位频频升迁,速度之快,在政界实属罕见,以致许多不了解其背景的人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暗暗猜测他的来头,李真这个少年得志的“河北第一秘”在省委省政府的大院里给人们留下了一片神秘的色彩。
  特别是改任省委办公厅秘书以后,随着对官场的深入了解,他的内心深处政治欲望越来越加强烈,渴望着自己在政界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他首先在学历上大做手脚,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使自己的大专学历很快升格为大学本科学历,有了大本学历他还是不满足,又花钱买了“硕士”、“博士”学位,使自己具备了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素质要求。野心勃勃的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明确的政治发展蓝图,即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一任封疆大吏或政府阁员。为了实现自己抱负,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政治投机手段,到处拉关系,结同盟,对一些人的所示,即使违背原则也豪情仗义地给予帮助,极力想赢得一批政治上的坚定支持者。他和他的前任原省政府秘书吴庆五很快成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