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对北京一些外企的薪酬状况做了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人付的工资最高,但也最不稳定,说裁人就裁人;法国企业付的工资最低,但最稳定,人可以干到老。
结合在这两个国家的生活经历,再加上对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思考,我感觉,在工作问题上,美国人重视人才,一旦看准就可以高薪聘用,不拘一格,但用起来就像榨甘蔗;法国人比较人道,员工一旦被雇用就可以赖在那里,但感觉有点像“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日本企业战后几十年来则以终身雇佣制著名,那是真正的“铁饭碗”。
榨甘蔗般的美式资本主义
5月份我去美国时,听纽约一家中型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讲了他身边的故事。他们事务所进了一个北京大学毕业、又在美国读了法学院的中国女孩,让她做律师的工作,对客户报价是每小时350美元,但给她的却只有每月2000美元的薪水!以中国的标准看2000美元似乎不少,但在曼哈顿,这点钱甚至租不到体面的房子,就别说其他开销了,她只能过比在北京的农民工稍好些的生活!
我在纽约时认识一位在摩根银行工作的女士,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她跟我说工作压力大,出差频繁,无法像其他人一样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结果和丈夫日久生怨,最后离婚了。她说了让我至今铭记在心的话:“投资银行真不是人干的。”
在美国公司工作确实辛苦,尤其是在投行工作的人。我认识的人里有半夜三点起床工作的;有每天深夜打的回家的;有因为工作太晚只好在办公室打地铺,结果把一大早迷迷糊糊来上班的同事绊倒的;还有因为工作强度太大而晕倒在办公室,醒来后竟被老板盯问第二天还能不能上班的。
我刚回北京的两年,半夜三更时常被电话吵醒,那基本上是在美国投行工作的朋友打来的,根本不考虑时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知道我每天6点多起床后还故意夸张地问:“你睡这么早啊?”
不过,我后来体会到了他的辛苦。有天下午我为了出席纽约的投资会议发电邮给他,没想到他几分钟后就回电答复了,我还以为他人在欧洲出差,因为那是北京的下午两点左右,纽约时差12小时,应是当地的凌晨两点。后来他告诉我,因为管理一个新的对冲基金,半夜12点以后睡觉是常事,早上5点多就起床准备上班,天天如此。专业能力加上勤奋工作,使他旗下的基金多年来表现亮丽,也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个朋友已经是董事总经理,在美国属于事业有成、待遇丰厚的阶层,开着名车,住着大房子,周围大片的草坪远过百米,出差坐飞机动辄就是头等舱,还可能只是为了看场美国橄榄球决赛而飞到几千公里外!在美式资本主义下,他属于自愿被压榨的。
不过,大部分人却没有这样的运气,为了将来,他们只好接受被压榨,尤其是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人。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子墨也曾经做过投行的工作。她在《墨迹》一书中说,这些人工作辛苦,有一个家伙工作很晚疲惫地回到家里,竟然在半夜12点被上司叫回了办公室,因为“别人还在工作!”
《墨迹》描述的另一个故事则反映了这个行业的阴暗面:作为年轻的分析师,她起草的文件中一个很简单的段落上,几天里竟被三个级别不同的上司来回改过三次,最后又改回她自己最初的说法,大量宝贵的时间和辛苦劳动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而那些上司们的工作,价值都在每小时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他们为此向客户收取的费用更高。以名牌学校的背景,重复这样的低级工作,还是在令人羡慕的美国投资银行,真让人不可思议。
另外,员工一旦犯了错误而被解雇,企业领导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他可能只给你30分钟时间收拾东西,然后派来保安,把被解雇的人像押犯人一样押到楼外,所有的电脑资料立即被封存,来不及收拾的个人物品会邮寄到你家,而不会让你自己来取。那时候你才觉得,虽然全世界到处飞,还坐昂贵的商务舱,过着车接车送高人一等的生活,但自己真的不是企业的主人!
鸡肋般的法国工作机会
法国企业没有多少累得使人晕倒的工作,当然也没有多少令人旋晕的高工资,在那里每月挣2000欧元挺正常。工资虽不高,但福利不少,有休假还有医疗保险,有的保险还包括家人。这样的工作干一辈子也富裕不起来,但不干又不行,否则家里人生病怎么办?冲这一点也不能轻易换工作。
虽然食之无肉,但鸡肋般的法国工作机会还是有其优点的。我在法国时,朋友告诉我他在法国企业工作如何轻松,法国人用八小时干完的活他四小时就干完了。当时没有互联网,他就坐在办公室里明目张胆地看《史记》和《汉书》,反正法国人也看不懂。
法国人知道自己工作稀松,时间不需要那么长,于是,面对美国人周平均干过50小时的事实,法国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反其道而行之,实行35小时工作制度,成了世界上工作时间最短的西方人。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连习惯睡午觉的西班牙人都早起了,但法国人却认为他们的做法是符合世界潮流的进步。除此之外,他们中午吃饭要花将近两小时时间。读者如果不信的话,可以试着打电话给法国驻华使馆,看看中午12点至下午两点之间能否找到人!
给法国人打工还有不少其他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好处:既不用像美国人那样经常集体加班——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可做,也不用陪同事干活;又不用像日本人那样下班后集体泡酒吧浪费时间——因为晚上的时间属于自己和家人;还不用像中国人那样溜须拍马看领导脸色行事——因为法国人很注重个人尊严。
一个“脾气暴躁”的中国女孩告诉我,有一次她受气之后斥责老板:“你给我出去!”这位做媒体的法国老板就乖乖地从她办公室里出去了。
她经历的另一个例子则更具戏剧性,那是源自今年4月中旬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的、死亡32人的血洗大学校园枪击案。事发后的两天内,美国警方一直没有公布杀人者的身份,只说了他是亚裔青年。结果,一家美国媒体率先报出凶手是中国人,引发了亚洲尤其台湾媒体关于中国留学生制造血案的报道。她所在的这家法国媒体的老板当时特别兴奋,认为中美之间终于上升到武力冲突了,他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电视节目,吸引全世界眼球,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但他在和中国员工讨论时遭到了抵制。中国员工认为,真相尚不明朗,身份有待确认,为什么亚裔就一定是中国人?!
三天后,凶手的身份终于被披露,是韩国青年。法国老板专门来到和他争执的这位中国女孩面前,双膝下跪,表示歉意,以搞笑的方式结束了这个可能引发种族歧视的冲突。
铁饭碗般的日本雇佣制度
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著名,员工一旦被录用,就会忠心耿耿地为企业工作,直到退休,那是真正的“铁饭碗”。比起几年不换工作就显得不敢接受挑战的美国人,日本人很少跳槽。跳槽并不意味着工资的增长和职位的提高,因为日本企业长期实行年功序列制度,它基于古老而朴素的亚洲传统理念,那就是,工作年限越长的人,工作熟练程度越高,技术越强。于是,员工越老越吃香,工资和工龄成正比,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的员工赚钱越多。
在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背景下,企业就会大胆地培训员工。有的日本企业甚至将员工送到美国学习两年,工资照发。于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员工肯与企业共进退。如果企业效益好,员工的工资就会相应提高;一旦碰上经济萧条,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员工也肯降低工资,减少福利,和企业一起共度难关。只能升不能降的工资刚性这个经济学理论在日本企业中被颠覆了。
这种在世界经济大国中独一无二的终身制,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使日本从一个在废墟上建起来的二流国家,几十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体之一。我在日本企业工作的朋友中,既有以前的同事又有以前的同学,他们都是在一个企业一干就是多年,对终身雇佣制度和这个制度下的日本人的工作态度均赞赏有加。
如果中国人干活要用鞭子赶的话,那日本人干活往往出于自愿。我的同学林桦先生在日本工作了几年,回来后写了一本书《刹那樱花》,讲一些退休的日本人到中国工作,他们白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要去歌厅唱歌,第二天一大早又精神抖擞地在旅馆前坐班车去上班。
日本人还是完美主义者。我曾经引述过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酒店的日本经理在对中国员工进行培训时,为了让员工知道要清洁到什么程度,特意领着他们先清洗了酒店房间的马桶,之后,这个日本经理从马桶中舀了一杯水,当着中国员工的面喝了下去。
换了法国人,他肯定不会喝马桶里的水;在美国,经理如果逼员工喝马桶水的话则可能被投诉。
别被大公司的招牌所迷惑
一般讲,西方人的法律观念比我们强,他们对员工的待遇也比我们好,尤其是西欧人。但他们进入中国以后,却学了我们的不少陋习,有机会就偷税漏税。还有的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以大公司名义唬人。
通常,经过外企服务公司找中国员工的西方企业都比较正规,一般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它们按照中国法律规定雇用人,同时还付给外企服务公司手续费。从这点来说,能付得起外企服务费的西方企业都是比较大的。最正规的应该是那些通过猎头公司找人的外国公司,他们给出的条件往往比较优厚,而且一般都会兑现承诺。只是这些公司找的都是高级管理人员,刚出校门的学生没有被他们选中的机会。
我知道的一家个人公司,顶着西欧著名电视台的名义在网上公布招人信息,从来不去北京劳务人员中心找人,就为了节省管理费用。招聘来的中国人长时期不签合同,最后在员工的质疑下弄了份法文合同,还都是保护公司利益的条款。而且,公司从来不付员工的三险一金,连工资都两月一开,还用欧元支付,从国外寄来以逃避中国有关管制。另外,这个公司用人时真是“中外分明”,从法国来的雇员无论什么人薪酬都比中国雇员高一节。所以,公司不是法国老板炒中国员工,而是中国员工炒法国老板,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弃之而去。
一家北美大公司,在中国成立代表处的时候招人,应聘者十分踊跃,最后该公司负责人没时间分别面谈,只能把十几个人安排在一起谈,每个人只有几分钟时间。应聘者都慕名而来,希望在该公司谋个职位,却不知道招聘的职位和该公司无关,而是公司负责人个人聘用的,意思就是说,被雇用的人并不是该公司在中国的雇员,他们也不享受这个机构在全球通用的职工福利待遇,事实上,他们和该公司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公司驻华代表的个人雇员。
了解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涉及工资水平,还有福利待遇。否则,中国员工只有听上去的好名声,而可能连正式的合同都没有,随时都会被炒掉。
现在,美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仅把项目外包,甚至把人员外包。每天都有航班飞中国的美国航空公司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聘用的中国雇员口称美国航空公司定位买票,打着他们的旗号,但是雇佣合同却是和中国代理公司签订的,法律上和美国人没有关系,他们只是名义上的而不是事实上的美国航空公司雇员,其工资和待遇还受到中国代理公司的盘剥。
上世纪80年代我刚在北京工作时,同学问我为什么不给外企干,我回答是,给国有企业干有主人翁的感觉。
现在则不同了,中国企业都实行了聘任制,以前主人翁的感觉没有了,给老外打工也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所以就要比较。总的来说,给美国人打工挣钱多,但可能壮志未酬时就被辞掉了;给法国人打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给日本人打工真是有苦难言,至少,忙活一天下班后还要集体泡酒吧,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痛苦。
当然,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美国也有悠闲的高级管理人员,我的朋友中也有升到了高位、当了执行董事的基金经理,早晨9点多才出现在办公室,下午不到5点就下班回家了;法国则开始了改革,新总统萨尔科齐的一项改革就是鼓励职工多劳多得,而不是像社会党人那样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却以法律形式缩短工时,怂恿法国人一周只干35小时;日本企业则开始引入美国的机制,悄悄改变终生雇佣制度……
给老外打工就得学老外的样子,给哪国老板打工,就学哪国的观念。如果为本文所述的这三国公司打工的话,就要记住这一点:
法国人工作是为了生活;日本人生活是为了工作;美国人工作是为了钱,以便过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