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趋于人本化的管理又是优秀管理的特点之一。人本化管理的持久性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带来显著的无形资产。本文通过分析人本化管理思想的内涵,以期对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时代的企业,经济增长由要求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企业,制定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人本化管理的内涵及实质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经济技术形态也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企业管理理论也随之向行为科学尤其是人本化管理转变。人本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彻底摒弃了“人是机器”或“活机器”的传统观念,如松下幸之助的“慈父型关爱”管理模式以及梅琳·凯爱斯的“乐施管理”等。人本化管理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实践者,是企业的决策者和行为的执行者。拥有人才的多少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衡量标准。综观世界上成功的优秀企业,无一不高度重视人的因素。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有句名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留下我的组织、人员,四年后,我将仍是一个钢铁大王。”这充分说明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那么,究竟何为人本化管理呢?人本化也称作人性化,它是指企业以人为本而进行的情感式的管理方法的价值取向。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现代企业中,人本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有力的手段。与传统的制度化的以物管理的方法相比较,人本化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创新。西方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不创新即死亡。”OECD(世界经济合作组织)认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政策的框架应该主要侧重于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创造、应用能力。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和创新活动,以促进技术变革”。可见,知识经济的灵魂就在于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才。
2.增强企业凝聚力。一个人心涣散的企业,绝不可能是一个好企业,其发展也绝不会长久。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台由许多零部件组成的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运转效率和生产能力只能取决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协调性和亲和力。
3.利于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企业民主管理体制既是实现人本化管理的途径,同时又是人本化管理的特征和必然结果。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具有分散性、个体性和流动性。只有实行民主管理,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才能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
三、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对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如何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因此,要真正实现人性化管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符合“人性化”管理需求、“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管理理念。人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心理表现。许多成功的企业,正是树立了“以人为本”这样一种价值理念,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国内外成功企业不难看出,一个企业只有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才有机会迈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企业员工才会团结协作、积极主动、行为规范、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是美好的。企业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创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
二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体制上,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规程。健全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能否实施人性化管理,前提是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制度,而合理的实施与评价体系是有效的保障。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的完善,它不能脱离制度而独立存在。制度本身完全可以体现温情,关键看是否考虑到了人性的需求。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应该既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又尊重员工的地位和权利。“人性化” 与“制度” 并非是水火不容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真正实现管理“人性化” 的基础和前提。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建立起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
四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应防止走入的误区。首先,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人性化,是在严格管理前提下的人性化。强调人性化管理,不要仅仅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个体管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路,开发其更大的潜能。而丢弃了这些,就明显违背了人性化管理的初衷。其次,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不管理、员工自定义任务。强调人性化管理,是为了共同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更有利于实现最大效益的空间,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如果一味地去追求人性化,而忽略了公司的利益,那就本末倒置了。不制定出合理的指标下限,就让员工自行来完成工作,那就难免会让人类的劣根性膨胀,十有八九的员工会选择较低指标。这样,企业的利益、发展就无从谈起。再次,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治化、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制度约束下的“人性化管理”。它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它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在制度与人性之间,制度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将制度更加人性化。由此可见,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关键是如何在制度中“糅情”。
四、小结
企业管理主要面对的是人,管理工作主要也是对人的管理。如松下幸之助所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如何管理好员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热情,这应是管理工作的关键。管理员工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艺术。管理员工首先应该尊重和欣赏员工,这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如果员工感到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那么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就成功了。
(江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