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2007-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7年14期


  【摘要】文章以电网行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内业务控制评价为例,指出了开展内控评价时的主要关注点及注意事项,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其任职单位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而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运营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是评价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抓住企业内控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够有效覆盖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尽快找到风险点,科学地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这也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内控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
  
  一、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企业内控评价时的主要关注点
  
  (一)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合法、合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授权分权原则,职务分管控制原则,业务程序标准化原则,检查核对原则,效益原则等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完善、有效;
  (三)制度与制度、制度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之间是否衔接相通,有没有不按程序或越权的行为;
  (四)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否有横向制约程序;
  (五)各职能部门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的内控制度,各种制度的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
  
  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具体实施企业内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由于人员的有限性,审计进驻前审计组需制定合理的内控评价计划,确定人员分工及测试业务范围;并通过观察、询问、填写调查表等手段进行初步了解;
  (二)必须将企业业务进行深入的分解,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对业务关键控制点逐项抽样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三)确定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制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确定管理层是否已经建立标准以及这些标准是否适当。如果有标准,审计人员认为这些标准不适当的,应向对制定该标准负有责任的管理层报告,如没有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
  (四)根据测试结果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五)汇总各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作为支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相关内容的依据。
  
  三、具体事例
  
  以笔者所在的电网行业为例。若我们需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某企业的工程建设业务进行内控评价,首先,要对该企业的工程建设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设计和概算、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电气安装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施工管理、设计变更、土建竣工验收、电气安装项目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审价控制、决算审计控制、资金计划控制等共计12项是关键控制点。(各行业不尽相同,同行业也可能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存在差异,仅供参考)那么,我们就其中的项目立项和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两点进行详细分析。
  项目立项关键控制点内控评价时应关注:项目立项时必须包含两类审批——技术经济审批(工程部/生技部)和资金计划审批(计划部)。可行性研究必须在技术经济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初步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形成生产能力,满足需要的能力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选点方案要进行比较,得到最佳方案。大型项目的建设、大型设备的引进和重大技改项目都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非生产性项目,小型项目和管线项目可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改项目实行分级控制,技改项目必须做好多方案的优化;对重大的项目必须由省级公司多部门进行会审,并报省级公司领导批准。
  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关键控制点内控评价时应关注:土建项目勘测、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是否经过公开招标程序确定,招标与定标制度是否完备并执行良好;是否由招标管理机构组织合格的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评标和定标人员有没有分离,评标和定标人员是否实行了保密制度。
  综上所述,对企业业务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结合内部控制的普遍原则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并与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评价,这是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内控评价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