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2007-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7年14期


  【摘要】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对外资银行完全开放我国金融市场,这必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2001—2004年度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数据以及在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政府逐步解除了对外资银行业务的种种限制,使得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外资银行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金融创新方法、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具有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拓展能力,而且还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丰富的管理经验、灵活有效的经营策略、全球范围内的服务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都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参照的体系和竞争的对象,有利于将我国银行业推向世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但就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和趋势来看,他们所带来的并不都是免费的午餐,同时也带来了打破垄断后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外金融巨头,我国银行业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机制改革方面、战略形式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加强应对。
  
  一、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数据
  
  (一)外资银行在华地域分布数据
  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被批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正式拉开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序幕,截止到2003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设立的代表处达216处,分行157家,这些外资银行在华设立的代表处和分行的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表2)
  截止到2001年末,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190家,分行159家,代表处213处。到2002年末,中国境内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递减到180家,分行146处。下降的原因:一是连续几年下调人民币利率,外资银行的外币资金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二是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许多外资银行调整了全球战略和在华战略;三是外国银行母行之间进行合并,重组关闭或调整其机构布局;四是外资银行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前景和行业发展特点以及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
  截止到2003年末,共有来自19个国家地区的64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92家营业性机构,157家分行。2003年共批准了1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18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7家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批准了41项外资银行的增资申请,可见外资银行已蓄势待发了。
  
  
  (二)外资银行来源国别(或地区)分布特征
  截止到2004年底,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他们在华分布见下图(图1)
  
  就分布特点看,这些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在2003年,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泰国、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占当年中国全部进出口总额超过了50%。因此,与上述国家贸易往来密切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的主要原因。
  
  二、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分析
  
  (一)瞄准高端客户
  近一两年来,外资银行将目光盯住了国内个人理财市场。外资银行在经营网点,员工数目,客户群等方面难以与我国银行抗衡,因此促使其在人民币零售业务上首先着眼于高端客户。他们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出色的三资企业以及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优秀的中外零售客户等,他们无论在资金总量上,还是稳定性上都是外资银行营造利润的重要源泉。鉴于其在品牌、经营理念、产品、技术、服务、资金方面的绝对优势,外资银行在此阶段会在这一领域中较中资银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辐射式发展
  由于上一阶段对优势大客户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趋于饱和。这一阶段外资银行的竞争将逐渐转向中小企业的优质客户,并会将发展重心由东南沿海大城市向广大中西部地区拓展,经营范围也会有史无前例的扩大,并且会高度重视设置更多网点和分支机构的成本以及对中西部地区可预见的未来经济发展潜力的预测,从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参股我国银行
  选择性投资是参股我国银行的战略性投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谁先进入市场谁就会占得更大的份额,外资银行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会借助参股内地银行的战略以更快的速度抢占中国市场。在外资银行看来,参股中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许多便利条件,可以帮助其迅速实现本土化,利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网络优势、知名度优势、稳定性优势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克服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天然缺陷”,巩固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完善自身的网络建设,从而占领中国市场。
  
  (四)抢夺高素质人才
  外资银行已在中国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得到了中国客户的认可,业务和产品规模趋于完善,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可以预见,一旦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布局完成,就到了抢夺优质金融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的时候,外资银行会毫不手软地挖走中国一些优质的“核心军”,不可避免,我国银行将会面临大量优质人才的流失,我国银行业必将会遭遇有史以来空前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我国银行在失去优质人才的同时,还会失去一部分优质业务,会削弱其竞争力和发展的潜力,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谓是巨大的。
  
  三、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一)苦练内功,提高自身能力
  我国银行应该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包括理财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抵抗理财产品风险的能力。渠道壁垒会将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快速并大面积推向客户,在人民币债券市场上的优势,会使我国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做得更漂亮,目标收益更高,但是我国银行不能仅仅靠这些天然的优势,更应该做好自身建设,建立完备的定价系统,拥有知识丰富的前台销售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者。我国银行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紧处理其大量不良资产,尽可能在保全资产、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的同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机制和预警系统,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与外资银行展开公平竞争。
  
  (二)建立同盟,提高整体竞争力
  为了应对外资银行较我国银行在业务上的绝对优势,我国银行必须提高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团结起来进行合并、重组或建立战略同盟,通过发挥各自的专长,优势互补,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具体做法:一是国内同类型银行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集各自优势于一体,提高在本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拓展业务范围,形成规模经济,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操作程序;二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证券、租赁等)建立战略同盟,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客户提供满意且高附加值的服务;三是与国外一些优质金融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联盟,为我国客户开通全方位、多功能、高信誉、高品质、更加便利的“国际绿色通道”,逐步实现在管理上、经营上的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全能化、品牌化,利用自身的客户基础来抵御外资银行的侵占。
  
  (三)改进技术,实现智能化
  外资银行不管在资源共享方面,渠道畅通方面,还是内部控制完善方面,全球跟踪服务高效方面都胜我国银行一筹,这种技术优势对我国银行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面对这些领域的竞争,我国银行需要做到:一是逐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迅速完成全能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二是按期派送一些优秀的员工去国外深造,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回来,按照我国银行的具体实情对过时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水平进行改造,使之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不断为银行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使其在信息技术、服务渠道、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抗衡。
  
  (四)改革各项机制,防止人才外流
  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同时又是服务外向型行业,领导者、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命运。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适应当前竞争环境的用人机制、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解开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枷锁,将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三权分离,实行优胜劣汰的员工聘用制度、行员等级工资制度、任人唯贤的领导聘用制度、人尽其用的岗位调配制度,从而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素质,吸引优秀人才。在约束机制方面,应采取全员劳动合同制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实行统一管理,跟踪监控,防止人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