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风险存在于任何企业之中。本文对中型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促使企业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真正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
一、引言
探讨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不仅对企业盘活资金,降低成本,搞活经营,加强管理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施工企业这种特定类型的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建设工程,而建设工程通常具备投资规模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其主要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如合同管理风险、大额垫资风险、拖欠工程款风险和担保风险。
二、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原因。
(一)投资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投标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把标价越压越低。承接到合同价较低的项目,管理稍一放松则可能发生亏损,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企业处在做不是、不做也不是的两难境地。投资决策是上层领导对外经营的策略之一,属风险因素较大的经济运作活动。一旦决策有误或既定条件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形成投资风险。
(二)资金风险
1.融资风险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讲,资金融通主要反映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外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对内是企业内部之间的借款。向金融机构大额借款,一旦资金周转不过来将面临巨大压力,很可能导致续贷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企业借款给其他企业,将面临不能如期收回的融资风险。
2.垫付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通常面临承接工程就要垫资,不承接工程就没活干的两难局面。承接垫资工程,就可能遇到工程完工却无法收回垫付资金的风险。
3.款项回收风险
建设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拖欠大额工程款,往往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
4.财务支付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产生了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一旦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必须在债务到期之前履行支付义务,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自身必要的商业信誉。当企业支付不足或支付困难时,由此产生的债权人对企业的超常压力及影响,就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支付风险。就大多数中型施工企业而言,依据其经营、生产等经济活动情况,企业可能的财务支付风险主要来自材料、设备供应商,分包商,商业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指税务机关)。其中以来自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的压力或者说由此产生的风险最大。
(三)成本控制风险
因为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如施工期间物价上涨、末预见的恶劣施工条件等。如不能制定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则可能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具增加、施工质量下降,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大。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浪费,管理费用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
三、中型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施工企业应根据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采用防范措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谨慎处理财务工作
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对单个的项目而言,只是风险大小的问题。业主为避免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要求施工单位开户银行出具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这是其防范风险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做法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借鉴,使其树立风险意识,参与项目经营。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要注意从源头上加以防范。对承接的工程项目,要以严密的合同形式来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注意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与项目经营风险、利益的共担与分享,这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构建资金管理调度机制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资金分散管理的体制已不适合企业进行资金经营管理的要求,对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施工单位,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分散流人,分散支付),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源头(施工项目部)资金的管理调度是进行资金总体控制的必然选择。这一资金管理调度体系应包括下列主要方面:一是集团总公司对施工项目部实行总的资金控制;二是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大型施工企业成立以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运作的内部结算中心,这对企业资金管理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在资金管理上,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在资金调度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实行财务预算控制制度
实行财务预算控制制度,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从计划经济中脱胎出来的管理模式,要想有新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市场对企业的各种要求,在预测和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敏度。一个现代化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企业,最终要靠预算来控制。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从目前的被动应付和机械转账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因而,要强化财务控制,充分发挥预算对实现经营目标过程的控制和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责任制,正确划分各部门的责、权、利,细化核算目标,确立责任中心,全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四)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根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五)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承接工程任务
施工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再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另外,要坚持项目投标过程中的“三不揽”原则,即业主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揽,大量垫资的工程不能揽,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不能揽。只有对所投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筛选方案,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