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问题导向”、“对话思想”和“适度组织”,提出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应加以大力推广。
案例教学是美国商学院教学过程中较常用的方法,哈佛大学对现代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和运用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随后,案例教学方法被引入医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史学和商业等领域。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效果显著,不仅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国家教学方法的改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案例研究是通过在多种信息来源和丰富的背景中收集深入、详细的资料,对一个或多个个案进行历史性的探讨,对一个过程、事件或行动进行深度描述(米勒、萨尔金德,2005)。尽管有人认为案例研究缺少精确性(即定量分析)、客观性及严谨性,但人们仍在很多领域大量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之所以采用案例研究法,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特征——譬如个人生命周期、组织管理过程、社区变化、国际关系以及某个产业的发展过程等(殷,2004)。由此可见,案例研究可以将理论和实践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案例的深度理解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抽象,这种抽象建立在对背景界定的基础上。由于案例研究对背景的全面和系统的描述使这种抽象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
财务管理是在实务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筹资、投资、日常运营和股利分配都是从财务实务中抽象概括出的一般理论。财务管理和案例研究两者都关注理论和实务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的理论大多比较抽象,而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其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实务工作中能够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这就必然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在权衡环境变化的动态背景中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研究方法。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导向”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构造案例。在案例背景中要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Simkins,2001)。“Who”是财务决策中的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及他们面临的决策约束条件。在财务决策中,强调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最大化或最小化。如在筹资决策中所要求的目标是加权资金成本最小化,决策者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是债权人和股东。在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税率等理财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决策者、债权人和股东三者之间的博弈是比较复杂的。这些均会影响最后的决策行为和结果。“What”是具体的财务决策行为内容。对较大和较重要的项目,内容既多且复杂,如英法海底隧道的财团融资行为。“When”是财务决策的时间跨度和影响的时效。如筹资决策中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关系,他们和企业投资活动与日常运营活动的匹配关系等。“Where”是指财务决策的空间范围。如筹资地的选择,海外上市还是本土上市等。“Why”是指财务决策中的因果关系。如债务融资的个别资金成本较低,但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偏好使用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是否和加权资金成本最小化决策目标相冲突等。“How”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实施。如进行债务融资时,是发行债券还是向银行借款?具体如何操作等。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分析时,不仅要先把这些内容进行局部分析,还要进行全面分析,否则会以偏概全。同样,在教学中,学生主要围绕这六个方面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把教材中的理论和现实中的财务实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要注意:教材中的理论有太多的前提假设,这些前提假设在实务中有哪些是不相符的,会带来哪些后果?对有些案例只需要宏观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情景背景资料就够了,有时也需要把案例置于地理、政治和社会等更大的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重要的是找到利益相关者的约束条件和各自的目标函数,再寻找他们的交集。
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大量用到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主要是从大量的信息中先确定被解释变量及其特征,再寻找解释变量及其特征。这些内生变量的选择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还要求有一定的直觉。然后要寻找外生变量,思考这些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外生变量不进入模型?如果把其中的几个也作为解释变量,会有什么后果?思考这些问题可使学生使用归纳法,产生思维的跳跃,进行一种更具有智慧的思维活动。在进行归纳分析的时候,关注的主要是案例的逻辑性即侧重于内部效度方面;演绎是分析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能否适用于其他案例或其他环境?如果不适用,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适用?这个过程主要是检验结论或理论的一般性即考察理论的外部效度。
任何财务决策都有多个备选方案,只有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才能使财务决策比较科学,结论比较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的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战略?我们存在问题吗?(明托,2002)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对话思想”
“对话思想”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英国著名学者戴维·伯姆。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主要包括:分裂性思维和思维假定、共享思维和平实思维、悬置和思维的本体感受性、非预设目的及对话的无限性和“微文化”背景下的对话环境(袁春平、匡茜,2007)。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者一般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使每个人分析问题时对事物局部以及整体关注不同,导致在案例分析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达成共识和实现双赢,每个人根据事实在平等参与的环境中达到思维的共享。在处理冲突时要做到求同存异,放弃自己的偏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理论的差异才使案例研究更有意义,这是创造性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共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不同的观点是否有可靠证据支撑和是否有合理的内容。财务管理案例是开放的,并不一定有事先做好的标准答案。其所涉及的变量是如此之多,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这也符合黑格尔“存在即合理”辩证法的思想。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决策习惯。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适度组织”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气氛应比较民主,教师只是一个召集人。在把学生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每组学生数量,注意知识背景的互补性,要让每组中出现利益取向不一致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言人,以有助于交流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案例的每一个细节都比较熟悉,既要有跨专业的知识背景,又要有严谨的资料证据的分析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分析不同的观点,分析其中的合理性。教师要先让学生掌握分析框架、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把握分析和论证的步骤和层次性,引导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类和比较,在适当时候和适当情景中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以进行衔接和形成理论或观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教师怎么样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控制好“张与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由于宽泛而不是狭窄的研究主题,包括前后联系的、复杂的多个变量而不是孤立的变量,需要依靠多种而不是单一的证据材料来很好地达成研究和教学目的(殷,2004)。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外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收集和分析证据,把理论运用到实务中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智力。通过案例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和达成共识与实现双赢的能力,不仅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具备了良好的有智慧的思维习惯,也会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受益。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因此,应在财务管理的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应用案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