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2007-12-29 00:00:00刘凯旋周雪君
会计之友 2007年21期


  【摘要】我国2006年2月15日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又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本文概括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指出了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要注意的问题。
  
  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尽量借鉴了国际惯例并与国际准则趋同,同时,针对我国具体实情也做了一些特殊考虑。新准则的实施,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便于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在我国会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我国原企业会计准则特别强调关注企业的损益状况,而新会计准则不仅仅是简单的关注损益状况,更强调了对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情况反映的关注,这体现了企业增长理念的变化,表现为更强调企业的盈利方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效果,更注重企业资产的质量和将来的增长潜能而不仅仅是过去和现在的结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一)强调公允价值计量
  从可靠性来讲,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是真实客观并可以验证的,但是随着金融资产的大量出现,资产持有收益对企业全部会计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确认资产持有收益的结果必然会大大扭曲企业的业绩信息。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克服这一不足,提供决策者进行现时决策所需的反映企业现时业绩及未来的信息,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在全面收益观下,企业利润表中的要素和项目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变动来计量。也就是说,企业收益的衡量标准就是期末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对于期初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公允价值计量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计量模式,也是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计量模式。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此次新准则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运用在所有方面,相对而言比较谨慎。新基本会计准则中没有把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是因为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理念而发生了变化。当然,看问题时应一分为二,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全面收益,由此也可以推定,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可能成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如何合理界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的行为,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防止和纠正这一行为,也是需要急待考虑的问题。
  
  (二)利润调节受到限制
  1.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这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企业的利润影响程度大不相同。例如,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家电上市公司,在目前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一旦变为“先进先出法”,就会使企业当期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降,当期利润巨减。
  2.收入的定义、确认及计量更规范、更科学
  原准则对收入的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新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是收入而是利得”。新准则同时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商品销售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由于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的商品销售收入,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的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对收入计量模式的改变,符合决策有用观,推迟了企业收入确认的时间,暂时减少了当期利润。特别是采用分期收款的企业,由于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不仅推迟了收入确认的时间,收入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部分销售收入体现为利息收入,而且企业在计算利息收入金额时按实际利率计算,因此企业应当建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正确计算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和利息收入。
  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企业计提了减值准备后不得转回”。这与原会计准则规定相比有重大变化,这对企业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之机人为操纵利润进行了严格控制,这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差异之一,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4.债务重组方法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
  原准则规定,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的债务全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其收益可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这将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的水平。因此,那些负债较高又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时刻关注。
  5.所得税会计由利润表观转换为资产负债表观
  我国原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利润表观,即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等金额为基础,按所得税法规定对当期收入和费用金额进行调整,从而计算出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会计核算办法分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而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则是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为基础,确认资产和负债金额与基于所得税法计算确定的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以该差异为基础确认对纳税金额的影响。新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核算办法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将改变所有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并导致企业净利润的改变,原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影响相对较小,如果公司原来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净利润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三)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
  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
  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和被合并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才调整留存收益。因此这样做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可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双方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会计处理采用购买法。购买方对作为合并对价而付出的资产和发生的负债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出现负商誉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为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企业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也应按公允价值入账。
  2.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认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所有母公司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能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
  关于金融工具的几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对金融类特殊企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尤其是对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企业。如,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按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转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财务报表信息带来过大的波动。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规范,新会计准则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既有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秩序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也有在微观上对不同行业、企业产生的直接而具体的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的主要会计核算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其实施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概括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损益而不能作为权益核算;债务重组的收益要计入利润表而不能计入权益;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支出不一定全部费用化,在满足一定标准后应当予以资本化;对因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而支付给职工的股份应在利润表中确认为一项费用;对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公允价值计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采用纳税影响会计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确认暂时性差异对纳税金额的影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在合并时应采用购买法按公允价值计量;商誉及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但至少需在每个会计年度进行减值测试;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直接列示在所有者权益项目内;合并利润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在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计入损益;衍生性工具及某些金融工具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确认,其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利润表(指定且有效的套期工具除外);兼具有权益及负债特征的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应对其中分别属于权利及负债的部分进行分割并单独核算。
  
  (二)对企业主要绩效指标评价的影响
  新准则将在不同方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从而使企业主要绩效指标发生变化。为了使市场所期望的跨行业的主要绩效指标具有可比性,故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新准则要求的企业主要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以便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能了解其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正确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在很多方面有重大变化,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工作计划和经营策略。如:企业合并准则可能对企业未来的购并计划产生影响;支付给职工的股份作为费用计入利润表,可能对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产生影响;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债务法,可能影响企业净利润的计划安排与预测等。
  
  三、几点提示
  
  (一)新准则内容更新较多,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增强,技术难度较高,因此应加大对广大财会人员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培训力度。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原准则相继承,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区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联系、相互比较、相互鉴别,充分把握新准则的实质。
  (二)首次执行新准则时,企业应当找出原准则与新准则的差异,对所有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进行分类、确认和计量,区分是否属于需要追溯调整的项目进行会计处理,然后正确编制期初资产负债表。
  (三)执行新准则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发生较大变化,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重新设计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办法,现有财务系统也需要重新规划以满足新准则的需要。如,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计算、金融工具的核算等。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衍生金融工具表内确认和计量等,都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政策,改变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金融工具评估技术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