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现有状况看,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应企业的人才,使每个人发挥其最大价值,应从做人、做事、共处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加强。
注重人才培养,挖掘个人“内在的财富”,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的责任。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发展依靠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育应培养适应企业的人才。如何造就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教育、引导,挖掘人才的潜能。国际教育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会做人是根本,学会做事是关键,学会共处是基础,三者有效协同,就会有新的跨越。教育应提倡新的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使新一代的大学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环境,坚持终身学习,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一)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我们的专业技能教育中,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贯穿在日常教育中。
从近几年企业引进的大学生和参加实习学生的行为看,笔者发现,大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精业敬业的意识淡薄,缺乏认真钻研的精神,表现为敷衍了事,不求甚解等。比如到企业实习,想去就去,不去就不去,即使去了也是应付时间;主动去了解情况、主动学习请教的很少见。给企业留下的印象是:少了刻苦学习的钻劲,少了不耻下问的认真,也少了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实习任务,抄抄企业简介,印印财务分析,套套财务公式。这样的求知态度如何去应对实际工作?企业需要忠于职守、敬重职业、刻苦钻研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怎样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责任意识,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如果没有对会计工作的热爱、没有学习的热情,很难做到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要做一名好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严肃恭敬的态度,树立安心工作、任劳任怨的意识,养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作风。这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应提前做好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有句古话: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做人与做事是自身素质的两个重要部分。做一个会计人首先应确立人生目标,要立志于会计的崇高事业;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从平凡的业务起步,不断进取。也就是要处理好平凡与价值的问题:要把平凡的会计工作当做崇高的事业来做,保持一颗平常心。
从现在煤炭企业财会队伍和人员的状况看,从业人数不少,但真正具备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却不多,那些学历较高、资格高的人员大多服务于各种中介机构和外资企业。再从近几年去各大院校招聘情况看,高学历的学生愿意服务于煤炭企业的很少,即使有些人员进入了企业,他们的想法也很多,静不下心来从事具体工作,总是期望直接上管理岗位。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实问题,也是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学历高人一筹,又经过了专业理论学习,自然应该到管理岗位,对那些具体业务不屑一顾。岂不知,一个人刚进入企业,生产情况不了解、部门职责分不清、人际关系不熟悉、核算流程和管理方式不知道,不从具体工作做起,即使当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又如何能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作用,如何能有所创新?这种趋势,造成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也使一些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人员由于错过机会找不到岗位,甚至有些大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进入企业。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应受到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受到素质教育,注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加强做人的引导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其保持平常心;同时还要正视现实,避免好高务远的想法,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做到诚实守信,说实话,做实事,讲风度,有涵养。说话要真言、善言、慎言。这些都是做人最起码的素质,高等教育应引导学生提高这些素质。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做事
由于应试教育,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理论性的,而且涉猎范围由大到小,小学、中学是全面素质教育,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知识范围逐渐走向单一;学历越高,学习的专业范围越窄,真正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很少。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情况,管理方式千差万别;而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通过其他的途径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做事的能力,才能体现出教育和人才的价值。从现在培养出的学生看,所学专业能够与企业工作对口的很少,融入某个行业或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增加了适应的难度。站在企业选择人的角度,希望选择相近专业院校的学生,但是现有的双向选择制度又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因(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素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去尽快适应、去磨合。因此,在校教育中,应适当给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以提高做事能力。通过提高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等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尽快融入实践活动中。
(一)培养适应变化的思考力
做事的第一要务是思考,然后才是踏实做事。会计人做事更需要三思而后行,在事前事中深思熟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政策、制度变化快;加之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入,扩张兼并、破产重组等直接影响到会计的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会计工作虽然原理不变,但实质性的操作难度日见增大,同时也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去适应变化,主动地去求知、求学,掌握高超的职业技能。而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在校学生接触实际少,获取理论知识多,到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因此,在讲原理的过程中适当地宣传现行的国家政策、改革动向,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并借助实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情况,激发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不少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减弱,由于接触实际少,发表不出自己的观点。如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论文从网上下载,内容未作改动,且题目、内容完全一致,甚至采用了同一篇文章的现象。没有吃透论文的观点,不理解论文的主题,也没有深入地研究,在答辩中答非所问,或根本答不出。这一现象,反映出我们教育补缺的问题,学生学到了理论,却无法与实际联系,仅靠一、两个月的实习很难做出研究,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思考力的下降,而一旦失去了思考,只能随波逐流。应重视此方面的引导。
(二)培养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看似琐碎、实则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谨慎、细致,还需要坚持原则,执行政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去运用政策,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要善于分析判断所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准确使用确认的条件和规定等。这种善于分析、善于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一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二要在实际操作中带着问题学习,灵活运用相关会计、审计、税务等法规;三要协调配合,解决问题。
作为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作为学生,这种能力的养成,要靠平时的锻炼。在学校,学生虽然没有很复杂、影响力极强的大事,但要抓住时机,积极参与和组织一些活动,有效地提高办事能力,同时要勤学力行,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增长见识,增强思考力和判断力;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不要把学历当资本,也不要瞧不起学历低的人,多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准确的判断能力;将他人的经验学到手,与自己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上升到理论高度,去创新,去发展。
提高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的能力,避免简单的生搬硬套,要与相关的法规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否则,错误的判断将导致错误的结论。比如:许多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不一致,这就需要联系起来考虑,处理会计业务的同时做好纳税的调整。类似情况仅靠学校学到的理论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了解现行政策。所以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
三、要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共处
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是相互联系、协调配合的,各项业务也是环环相扣、协同一致的,因此作为企业中的每一成员都不会孤立的存在,上下级之间、业务部室之间、企业内外部之间都需要联系、合作、配合。因此,必须在共同工作中学会共处,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用自身的智力和魅力促使各项任务的完成。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受不了挫折,承受力弱,稍有不顺心,情绪或低落或抵触,因此,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从大局出发,正确定位,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
总之,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而且更需要具备各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做人、做事、共处的能力。